11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优质供给更好满足多元需求,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11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增强供需适配性是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畅通经济循环的有效举措。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形成3个万亿级消费领域和10个千亿级消费热点。 意味着一个从监测、诊断到干预的完整“家庭健康管理闭环”正在成为国家关注的方向。 刚结束的破圈・链接 2025 | 大健康与检验检测生态发展大会 圆满落幕!正恰如其时的呼应了国家大力倡导的“健康中国 2030”战略。 大健康+检验检测正在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比如:智能手表、健康手环等设备,实现了7x24小时不间断的生命体征(心率、血氧、睡眠、体温)监测。将模糊的“感觉不适”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异常”。 又比如:曾经只能在医院完成的血糖、血脂、尿酸甚至部分感染指标检测,如今通过便携、快速、傻瓜化的家用检测设备得以实现。 此外,家用呼吸机、高流量湿化氧疗仪、便携式心电监护仪、智能按摩器械等,正逐步走入家庭。 政策的智慧在于,精准地卡位了未来健康消费的核心增长点,并将推动IVD价值链重塑。 也意味着传统IVD市场边界被打破。 健康新消费的不断崛起,将催生一个万亿规模的融合型市场。 技术创新来看,AI算法用于分析健康数据并提供个性化建议;5G/6G技术实现远程实时数据传输与诊疗;新材料让设备更轻便、更舒适。技术交叉点正是创新的爆发点。 商业模式来看,从“卖硬件”转向“卖服务”, 单纯售卖设备的时代即将过去。基于设备产生的连续健康数据,企业可以衍生出数据解读、健康咨询、保险联动、药品提醒等增值服务,构建“硬件+软件+服务”的生态闭环,实现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的管理。 当然,除了政策加持,现实环境来看,家用设备的准确性等关键指标能达到医疗决策级标准?同时,连续、敏感的健康数据如何确保隐私安全与合规使用?这需要建立严格的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 此外,高端健康消费产品,目前大多依赖消费者自费。如何将其纳入商业健康保险,甚至探索与基本医保的衔接,是激活大规模消费的关键。需要政府、保险公司与企业共同设计创新的支付方案。 同时,家庭产生的数据,如何被医生信任并采纳?出现异常值后,如何与医疗系统无缝对接?这需要建立标准化的数据接口、明确的临床路径和高效的远程响应机制,从而融入诊疗流程。 六部门的《实施方案》,吹响了向家庭健康管理新蓝海进发的号角。它要求企业不能再闭门造车,而必须深刻理解从“患者”到“健康主动管理者”这一用户角色的转变,其核心诉求是便捷、精准、可信和有用。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