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AI医疗、DeepSeek概念走强影响,近期体外诊断上市企业股价持续上涨,今天安必平、诺禾致源、达安、贝瑞、金域、润达等IVD企业纷纷涨停,迎来2025IVD行业首个涨停潮。华大智造多轮大涨,华大基因、三诺生物、万孚生物、兰卫医学涨幅超10%。 另一个重要因素,2月13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就美国PVH集团、因美纳公司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回答了记者提问。
这场资本狂欢的背后,既有AI医疗概念持续走强的市场情绪推动,也暗含着中国医疗产业在政策、技术与全球化竞争中的深层变革。 两件看似独立的事件,貌似共同指向了中国医疗产业自主化突围的战略逻辑,至少目前来看国产化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商务部将因美纳(Illumina)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的举措,对基因测序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其一,国内医疗机构、科研院校采购Illumina设备将面临更高合规成本,将进一步倒逼其转向国产替代方案;其二,国内企业原本需要支付的专利授权费用可能因技术断供而被迫转为自主研发投入。以华大智造为代表以及后起之秀真迈、赛陆、赛纳、安图等测序平台企业都在发力。 近几年,本土化概念持续深入体外诊断行业,也揭示了中国IVD产业的战略转向。 通过本土化竞争进而持续推动国产IVD技术迭代。 从生化试剂、血球分析仪的国产化替代,到如今高端设备领域的自主突破,国产体外诊断正在从低端制造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这几年中国IVD设备进口依存度也正在持续下降,而国产化学发光仪、分子诊断设备等高端产品正在形成替代能力。 此前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2024年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项目公示》,迈瑞、安图、新产业、亚辉龙、中元汇吉、科美成为国产体外诊断领域唯一入选的国产化学发光六驾马车。 如果国产化是体外诊断行业大势所趋,那么AI技术的渗透则是IVD行业生态智能化发展的另一大推动力和创新变量。当前AI在IVD领域的应用已突破早期辅助诊断的单一场景,正在重塑研发、生产、服务全链条。 1、研发+AI:传统体外诊断试剂开发需要数万次实验筛选最佳生物标志物,而AI算法可通过模拟蛋白质折叠、抗原抗体结合等过程,将极大缩短研发周期。此前,菲鹏也推出国内首个知识驱动的生物标志物发现平台,平台独创的知识驱动模式,力求以更短的时间发现更新更好更可靠的标志物,为行业革新提供新思路。 2、产品+AI:迈瑞MC系列人工智能血细胞形态分析系统,不仅拥有百万级数据库,并拥有深度学习算法,还能进行自动特质学习,搭载该技术的阅片机,可以将医生的平均阅片时间从25-30分钟大幅缩短至半分钟。 3、制造+AI:迈瑞医疗在深圳龙华区建设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并计划打造高精自动化设备全覆盖的智能制造“黑灯工厂”,通过自动智能的场内物流调度和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实现生产制造环节的智能管控。 4、服务+AI:金域医学经过近两年的研发,训练出了行业首个医检大模型——域见医言大模型。以域见医言大模型为核心,打造了面向医检全场景的智能体应用——小域医,成为临床医生、检验医师身边的医检AI助手。 润达医疗通过与华为云的战略合作,推出医疗大模型“CDx良医小慧”,整合华为云算力与润达的医疗数据资源,实现临床数据分析、个性化诊疗方案生成及病历自动化管理,已在长海医院等三甲医院落地。 从国际环境来看,美国《生物制造法案》、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等政策以及,也会潜在影响国内生物制造、体外诊断领域供应链。 核心原料的自给能力成为关键指标,迈瑞、安图、新产业、亚辉龙、万泰、中元汇吉、迈克、诺唯赞等企业,都在加大原材料本土化自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