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5-A2(定量测量方法的精密度性能评价)系列解读 EP5-A2 作为评价定量测量方法及仪器的精密度性能的实验指南,涵盖了开发商对新开发检测方法或仪器精密度的评价方法,以及用户期望建立自己所用检测方法的精密度性能的评价方法。 EP5-A2(定量测量方法的精密度性能评价)系列解读3 ——精密度评价实验 与时间相关的精密度包括:重复性,批间精密度,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室内精密度。其中,重复性以及室内精密度通常最有意义。以下详细描述设计常规实验室操作过程中仪器的室内精密度和重复性评价方法。
在整个程序过程中必须使用同一试剂批号和校准物,结果的解释必须包括这一内容,同时必须包括真实的长期、室内精密度。使用多个批号的试剂或校准物将会增加观测值的变异,而且,尽管实验并不允许独立的评价这些因素,但它却可以更好的反映仪器的真实性能。
基质:基质的选择需要尽可能的模拟临床样本的特性,如有可能推荐稳定的、冰冻的基质。如有必要,可以使用稳定的、可通过商业获得的、基于蛋白质的物质。 浓度:检测物质需考虑多个标准进行谨慎的选择。尽管可以使用更多个浓度,但推荐使用两个浓度。在本方法中,每个浓度水平都是独立进行精密度的评价;没有混合或平均的交叉水平。如果精密度评价和相对精密度评价在这些水平都是相同的,那么说明具有稳定的精密度(或相对精密度)。如果不同,则有必有检测更多个浓度水平。在任何情况下,必须选择跨越仪器检测范围的浓度。如果可用两个以上的浓度,则需选择更多尽可能接近实验室内“医学决定水平”的浓度。与已出版的性能要求比较的话,则需选择与性能要求相对应的浓度。 当建立了性能要求,高水平,低水平,以及靠近决定点的水平必须被检测。如果这三个水平显示一致的精密度或相对精密度,那么三个水平的浓度就足够,如果结果不同或者在三个水平的精密度评价存在差异,则需检测更多个水平来描述方法的性能。
精密度评价实验需要足量的数据,因此精密度评价恰当的反映了仪器真实的精密度参数。除非已知这不是一个仪器性能的因素,通常需要20个可接受的工作日即可获得这一参数。在实验的最初5天,用户必须方法。短时的方法须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而长时间的方法如放射免疫分析则需要较长的执行时间,通常一个实验周期执行一次,对于长时间的方法,需用一日一次的方法;对于短时运行,样本可在实验过程的任意时刻进行。为了达到分析变异的目的,一个评价批即为某一独立时间内用于保证一日内变异的评价的数据收集的批。对于某些仪器,例如随机进入,分立式,单元式的仪器,“批”的概念可能不恰当。在这一例子中,样本需在一个工作周期内的任意时间,在重复性条件下成对的检测,以此来模拟真实的仪器操作。 如下步骤每日必须进行: (1) 分析两个批次。(2) 如果某一批因为质控或操作困难而被拒绝,则需在找到并纠正引起问题的原因之后进行更 多一个批次。(3) 在每批内,需用两个浓度的检测物质进行分析。(4) 在每个批次,质控样本通常用于验证该批次的可接受性。(5) 在每批或每天需改变检测物质以及质控样本的分析顺序。(6) 模拟真实的操作,任何可能情况下在每批检测至少10个患者标本。(7) 每日每批至少间隔两小时。
正常的质控程序必须在精密度评价实验中进行。在每次运行中至少包括一个恰当浓度的质控样本。如果常规使用了两个或更多浓度的质控,那么该方法必须继续下去贯穿整个实验。 在方法熟悉阶段末需建立初步的统计质控图(即:最初5个可接受工作日的数据收集期)。需遵照如下的运行: (1)根据正常的实践通过这些原始数据计算靶线,警告限以及失控限。 (2)将后继的质控数据描点于图中。 (3)如果检测到在任意位置有失控条件,找到原因,清除该点,然后重复运行一次,建议:由于初步的估计具有较低的统计效能,需使用±3SDs作为警告的指针,使用±4SDs作为失控的指针。简单的重复运行一次检测样本来观察新的点是否在质控限以内是不可接受的。 (4)在每5天的数据收集期后,重新计算每一张图所有可接受数据的靶值以及质控线。 (5)如果以前可接受的结果现在不可接受了,则继续进行精密度实验直至获得合适的天数。 (6)记录被拒绝的运行的数据。
在精密度评价实验过程中必须定义离群值的检测标准。只有确立了检测的标准,操作问题才不会影响结果数据以及精密度的评价。 假定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使用了恰当的质控程序,推荐使用低效能的统计检验以检测结果数据中的离群值。离群值的检验基于基本的精密度评价过程所获取的数据。收集精密度实验每一批的结果数据,重复测定两次,需使用以下检验: (1)如果重复测定的变异绝对值超出了5.5倍基本的精密度评价的标准差,该组数据需被拒绝。 (2)如果发现离群值,需寻找问题的原因,并重复该批号的分析物。数值5.5 来自于两组观测值差异的标准化范围的99.9% 上限。 评估者可能会在评价初期试图增加评价天数以保证离群值的检出。如果超出5%的数值被拒绝,同时没有发现可归属的原因,那么评估者必须考虑可能是仪器性能不够稳定,不能保证合理的变异性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