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政府动态 查看内容

医保局发文,门诊DRG来了!

2025-8-12 15:59|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240| 评论: 0|来源: 乘风印象

摘要: 在门诊DRG时代的序幕下,国产IVD企业该如何应对?

8月5日,广东省医保局发布《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建立健全门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通知》(粤医保发〔2025〕16号)。

《通知》标志着门诊端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广东正式拉开大幕,从“按人头付费”到“病种分值付费”,从普通门诊到特定病种,再到村卫生站服务。

这份《通知》不仅是医保支付体系的一次深度调整,也释放了门诊DRG化管理的明确信号。改革的直接目标是推动医疗服务链条更高质量运转,提高参保群众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对于IVD行业而言,它不仅意味着市场格局的微妙变化,更可能带来产品结构、渠道布局、竞争逻辑的深刻重塑。

在门诊DRG时代的序幕下,国产IVD企业该如何应对?

门诊支付方式变革,IVD行业的“暗线信号”

细读《通知》,不难发现其背后已为IVD行业埋下三条清晰的信号主线——这些变化既关乎市场格局,也关乎未来竞争的方向。

第一,普通门诊“按人头付费”全面落地,并引入分组、倾斜机制。这意味着基层医疗机构在有限的总额预算内,将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复购率稳定的检验项目。老年人、儿童占比较高的机构获得更高的付费标准,直接利好老年病、儿科检测产品的需求端。

第二,特定病种门诊引入“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检测,以及部分肿瘤标志物、感染类病种检测而言,这意味着医保支付将与病种管理直接挂钩,推动相关检测项目的刚性化与规范化。同时,药品“双通道”管理、外配处方监管加强,也将倒逼检验项目向合规化、全流程可追溯方向升级。

第三,村卫生站纳入改革版图。鼓励村卫生站成为普通门诊选点,并支持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的门诊特定病种服务。这对于国产IVD而言,是一次下沉市场的加速窗口,但同时也要求产品必须满足低成本、易操作、稳定性高的基层应用场景。

这些信号指向同一个方向,医保支付改革正从住院端延伸到门诊端,门诊端的检测项目将进入“总额预算+结构优化+下沉渗透”的新竞争周期。

对国产IVD的冲击与破局之道

这场改革的最大冲击,在于门诊检验服务的预算被前置锁定。

机构在“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导向下,必然会对检测项目进行“减法”——价格高、周转率低、医保外支付占比大的项目将被优先压缩。对于依赖门诊高价项目支撑利润的国产IVD企业,这无疑是一次压力测试。

不过,危中也有机,这一轮支付方式变革同样孕育着三条可供国产IVD突围的路径。

第一,聚焦慢病与高频检测,做医保支付的“刚需选项”。在分值付费的病种管理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相关检测,以及基础生化、常规免疫类检测,将成为机构保留的核心配置。国产企业应在这些领域深耕技术稳定性与成本控制,确保进入医保支付的优选池。

第二,延伸到基层与家庭场景,争夺下沉市场先机。《通知》将村卫生站纳入改革范围,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基层检测需求将快速放量。谁能率先布局POCT、便携化检测设备,并建立与基层医生的服务连接,谁就能锁定这部分稳定流量入口。

第三,在医保外市场寻找结构性增长。门诊总额预算收紧,必然催生部分检测需求转向自费市场,如高端体检、精准健康管理、特检项目等。国产企业应将创新项目、特色检测纳入商业化健康管理体系,减少对单一医保支付渠道的依赖。

这是一场“去高溢价依赖、强基层渗透、拓医保外市场”的主动转型,不转型就被动出局。

广东试点,是否会成为全国趋势?

《通知》目前针对的是广东省,但从政策逻辑和国家导向来看,这并非孤立事件。

门诊支付方式改革已在国家层面被多次强调,且具有明显的可复制性——分人群付费、病种分值管理、基层倾斜、总额预算等,都是医保控费的成熟工具。

一旦此模式在广东运行顺畅,并实现基金可控、群众满意、机构可持续的“三赢”,其他省份大概率会跟进。尤其是经济发达、医保基金压力大的地区,更有动力引入门诊DRG化的支付方式。

如果推广到全国,国产IVD企业将面临更广范围的门诊端“控费竞争”。

高端进口产品在医保内的生存空间会被进一步压缩,但国产产品如果不能在质量、品牌、服务上形成稳定优势,也可能被更低价竞品替代。

门诊端市场将更集中于“性价比+合规可追溯”的产品,留给非刚需检测的医保内空间会越来越小。

下沉市场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但进入门槛不仅是价格,还有渠道整合能力、售后服务能力与培训能力。

因此,广东新政可能不仅是地方改革,更是国产IVD提前适应全国趋势的“压力测试场”。

在最严峻周期中寻找向上的力量

中国IVD行业,正迎来历史上最严峻的门诊端竞争周期。

医保总额预算、分值付费、病种管理,这些关键词将重塑门诊检测的产品结构与价格体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行业的长期前景会被抹杀。

全球人口老龄化、慢病管理常态化、精准医学普及化的大趋势没有改变,IVD在医疗体系中的战略地位依旧稳固。

只是,在新周期下,企业必须一手深耕下沉市场,将更多资源投入基层与家庭场景;另一手积极开拓医保外市场,将创新检测、特色检测推向体检、康养、商业保险等多元渠道。

门诊DRG的到来,既是一次倒逼,也是一次分水岭。挺过去的,未来会更强;挺不过去的,将被市场无声淘汰。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