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分享与锁炎及生物诊断李建总的交流内容。这次谈谈IVD企业经营策略的一些问题! 01 重资产投入 无底线内卷是现象,产能过剩是形势,中美博弈是系统。 IVD创业、经营公司或原料公司做生产是不是还是和以前一样,上来先把厂房建了,然后把符合质量体系的人员配齐,然后开干? 除非你有持续投入的金主,否则,这样的做法无疑是骚操作。 圆乐始终觉得IVD的下半场,无论创业还是生态位的重新定位,务必坚持轻资产运行。 如果IVD行业的产能过剩是形势的话,那么重新建厂房称不上明智。 02 在生存面前,信任不是问题 锁炎讲,作为一个生产企业,一旦有能力支撑自己生产,为了确保配方及工艺安全,还有管理的效率,谁也不想放弃自己生产。 对此圆乐业表示赞同,可问题是现在很多企业干着与自己能力不符的事情,一个GMP车间几百平米,甚至上千平米,一个月都用不了一次。 人员配备后,只能打扫打扫卫生,上班玩玩手机,八卦八卦公司和国内外的新闻。 同事和圆乐讲,上次他去某IVD公司找人,到办公区问了一个小姑凉,那个人上班时间,嗑瓜子,手机刷电视剧,完全不避外人。 上次另一个朋友感慨,自己建的GMP车间,10年才拿到第一个注册证,在此期间的租金都比建厂房的投入多。 因此,如果你还想创业或者已经把厂房建了,且你的资金不那么充裕的话,那么也许委托生产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 当然,信任问题还是要解决的,比如自己的人过去生产(你别问合不合规,你要是问,就是合规)。 又比如找一个人品靠谱的老板,找一个管理精细,现金流稳健的公司一起合作。 有些人可能会质疑道:你说得倒是轻巧,人那么好找吗? 你说的都很合理,正确,关键是你自己到底想不想这么干,想不想提高资产投入回报率,想不想让公司活下去? 如果想,那么办法总比问题多。 创业想要排场,习惯玩鸡贼把戏,总想占人家便宜,疑神疑鬼,钱多有金主爸爸,创业就是游戏的人不在这个讨论范围之内。 这部分写得有点多了,到此为止。 03 我帮医院拿注册证 与其让公司倒闭,那我干脆帮医院拿注册证好了! 这是昨天,圆乐聊天中调侃的说法,也许未来真有人做。 这个思想实验的前提是: 1、医院也有降本增效的压力; 2、医院大领导思想开放且有可信赖的原生产供应商; 3、大三甲医院,一年诊断试剂采购额几千万及以上; 4、供应商老板计划出清了,然后把公司注册证直接转给医院,甚至帮医院拿产品注册证,从免临床的产品开始。 我不卖自己品牌了,我反向操作当受托方! 只要有一家大客户能维持公司运营,然后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再去找其他医院合作,或者把合作医院的注册产品拿出去卖,当经销商。 也就是你可以受托生产,还可以受托销售。 为什么会有这个调侃的说法呢? 前提还是基于产能过剩的局势分析,内卷不是价格问题,而是退出问题。 与其退出,不如主动去做别人的工具。 04 抱团取暖,需坚持只筛选不教育 刚刚,丽姐在欢喜读书会中发了一张照片。 图上说:“人有四大能量源:睡觉、高人、同频的人,经典书籍。” 这句话让圆乐想到一个提醒:抱团取暖,需坚持只筛选不教育,同频最重要。 经营企业本无所谓对错的,比如你能持续搞到钱,那么建多大的厂房都没有问题,你不用都没有问题,只要有一天你做成了,那么你就是对的。 两个月前,圆乐去一家生物公司3000多平米厂房,10个左右员工,自由式管理。 你不能说人家有问题,因为人家背后的老板有关系,有各种项目资金支持。 因此,我们的分析只代表了自己的想法,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但只要做不出成果,那么一定都是错的。 所以,对错不是关键,关键是找到同频的人,价值观一致的人,然后大家一起合作,把事情做成。 比如上次和北京昌平的一个朋友聊完以后,他就表示赞同并开放了自己的厂房和办公条件。 他是做原料的,也认真建了洁净车间,日常严格管理,他说公司现在厂房的利用率不高,如果在北京创业,想共用厂房的,那么他表示欢迎。 他发过来的信息如下,如有意愿的圆乐可以帮牵个线。 05 现金流是生命线 创业的第一个里程碑事件不是成立公司,也不是做出第一个产品,而是收支平衡。 有多少好的产品,技术很先进,但活不到公司盈利的那一天就夭折了? 有多少公司明明一直在赚钱,但公司却倒了? 最后的问题都是现金流的管理上出现了问题。 因此,自产还是委托生产,自建厂房还是共用厂房都不是问题,重点在于对现金流管控。 在提高资金投入回报率的同时,确保资金安全,争取最大生存的可能性。 在行业出清阶段,你坚持到最后,剩下来的就是精英。 只有还在牌桌上,你才有出牌的机会。 这个道理简单而朴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