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国家医保局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举行了全国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启动仪式。据介绍,截至2025年11月18日,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4个省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完成医保影像云软件部署,具备影像云索引数据上传能力和省级平台端影像数据跨省调阅能力。患者在已部署医保影像云的定点医院拍摄的CT、X光等医学影像资料,其影像索引数据将统一归集到全国医保影像云平台,经过患者授权后,接诊医生就能通过平台直接调阅相关影像。当日14时30分数据显示,国家医保局归集的医保影像云索引数据已超过1.7亿条,并以每分钟上千条的速度持续增加。会上获悉,首批开展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的医疗机构覆盖多个省份,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可调阅来自福建三明、河北雄安、河南郑州、陕西延安、宁夏固原等地的医保影像数据。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也分别实现了与指定省份间的影像跨省调阅。国家医保局表示,将加快医保影像云建设,指导地方在先期实现影像数据区域内调阅共享基础上,拓展影像数据跨省异地调阅共享范围,力争2027年底前实现全国医保影像云数据“一张网”“路路通”。 2024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统一将实体胶片从价格项目构成中剥离,由患者按需选购,实体胶片实行零差价销售,不捆绑收费,代之将数字影像处理、上传与云存储纳入放射检查的价格构成。 政策落地后,地方层面迅速响应,云胶片集采随即拉开序幕。今年8月,贵州省云胶片集采正式开标,中标价格4.95元/次,集采覆盖全省具备放射检查类服务的公立医疗机构,采购周期为2年,首年集采需求量为2156万次。目前,宁夏、河南等地均借鉴贵州集采模式,启动医保影像“云胶片”集采工作。 从剥离实体胶片,到确立数字影像的临床地位,再到地方通过集采降低服务成本,国内医疗云影像市场迎来全面变革。 根据尚普咨询发布的《2025年中国医疗云影像行业白皮书》。2024年我国医疗云影像行业市场规模约为66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2.2%,2018-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11.5%,预计2027年将超过100亿元。 与此同时,云影像体系积累了海量的影像数据,通过对此类资源深度挖掘,将为医疗机构的运营管理和医学科研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国际数据公司IDC的市场洞察揭示,我国医学影像云解决方案已陆续突破传统影像数据存储的边界,向远程诊断、AI辅助、质控管理等专业化场景延伸,同时市场用户已由单体医院向区域医疗网络纵深拓展。 随着医保影像云全国“一张网”加速构建,医疗资源跨省共享效率将实现跃升,国内医学数字影像产业也将步入发展黄金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