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行业整合 查看内容

IVD瘦身潮开启?

2025-10-10 15:08| 编辑: 沙糖桔| 查看: 141| 评论: 0|来源: 小桔灯网 | 作者:灯哥💡

摘要: 注册证注销,集中力量,适应变革

市场淘汰赛加剧,企业主动"断腕"求生或是一种常态,这一次轮到了浙江聚康生物。

日前,浙江药监局发布《关于注销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的公告》,注销了浙江聚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共5个产品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包括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二合一检测试剂盒(干式荧光免疫法)、干式荧光免疫分析仪等多个荧光免疫检测产品。这是继7月份浙江省一次性注销82张生化试剂注册证后,今年省内IVD领域的又一次大规模产品注销事件。与被迫清退不同,此次注销是基于企业"主动申请",反映出一批IVD企业正从盲目追求产品数量转向聚焦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调整

从时间节点来看,这次注销发生在第三季度末,在医疗机构采购周期更替前夕,有一定的产品布局上的前瞻性思考。在集采常态化、医保控费收紧的大背景下,IVD企业的"产品线优化"已成为生存发展的必修课。聚焦核心产品线比探索开拓更具现实意义,这一趋势将在未来两年内持续加剧,预计将有更多中小企业加入产品线"瘦身"行列

量变引起质变的前夕

浙江聚康生物成立于2015年3月12日,属于中型IVD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涵盖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产品线涉及荧光免疫、生化诊断等多个领域。

从注册证编号"浙械注准"可以明确判断,此次注销的5个产品均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与第三类相比,二类医疗器械的注册门槛相对较低,市场竞争激烈。根据国家药监局2022年统计数据,我国II类IVD产品注册证数量占总量的68%,存在一定的结构性过剩。

荧光免疫检测产品曾是IVD领域的热门赛道。以此次注销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二合一检测试剂盒为例,该产品主要用于细菌感染诊断和炎症监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荧光免疫检测产品平均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25%。部分产品的毛利率从早期的60%-70%下降到目前的30%-40%,企业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

因此,通过削减缺乏竞争力的产品,可以集中有限资源,投入到更具市场潜力和技术壁垒的核心产品上。反映产品质量和价值的思路转变,对于市场表现不佳的产品,及时清理有助于提高整体运营效率,与其存有被动注销可能,不如提前主动注销更从容。当然,也多少体现了监管层面的完善。

从行业数据来看,以荧光免疫检测为例,同类产品注册证数量超过百余张,但真正具有技术创新和临床价值的产品寥寥无几,影响了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7月浙江一次性注销82张生化试剂注册证,到本次聚康生物集中注销5个荧光产品,表明IVD行业低端重复建设正被逐步清理。监管趋严与市场集中度提升共同推动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同时反映出企业自适应调整的主动性增强。转型虽然痛苦,但对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何去何从

企业年报显示,聚康生物近两年研发投入占比逐年提升,加上类似此次的瘦身举措,表明公司正积极向创新驱动转型,轻装上阵,以期更好地适应行业变革。总之,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IVD企业、特定细分领域的突破者将在未来竞争中获得胜利。近年来,分子诊断、POCT、液态活检等新兴领域发展迅速,出现新的技术壁垒和市场优势,也不乏有破局者。

无疑,这是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的显著标志,随着监管趋严和市场竞争加剧,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小企业将逐步被淘汰,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预测,未来五年内,国内IVD企业数量将减少30%左右,但行业整体规模和竞争力将得到提升,可见市场份额都朝向那些积极求变的企业。

创新驱动替代数量驱动成为行业主旋律。过去依靠模仿和低水平重复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企业需要更加注重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国家政策也正向创新产品倾斜,如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为创新产品提供了快速审评通道。数据显示,2023年获批的创新IVD产品数量同比增长67%

纵观全球IVD市场,巨头企业往往通过持续聚焦核心产品线构建竞争壁垒。罗氏、雅培、西门子等国际巨头无不在各自优势领域深耕数十年,形成了难以撼动的市场地位。国内IVD企业正从过去的"广撒网"模式转向"精耕细作"模式,这一转变虽然伴随阵痛,但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聚康生物此次主动注销5个荧光产品注册证,是理性发展阶段的一涓细流。在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IVD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加快。对于像聚康生物这样的企业,至少是一个积极分子,未来不会差,可能会赢得未来。

结语

聚康生物主动注销5个荧光检测产品注册证,是IVD行业深度调整期的常见事件,关键词是主动两字。面对薄利和同质化加剧阶段,聚焦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转型已成必然选择。

此次结构性过剩产品瘦身,势在必行,早和晚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监管趋严和市场集中度提升,也将清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产品。其通过加大研发投入、聚焦细分领域的策略,是中型IVD企业的唯一出路,未来资源必须是向注重创新、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集中。从国际经验看也是如此,IVD巨头都得益于对核心产品的持续深耕。



参考资料:

1.意欲何为?老牌IVD企业,为何主动放弃5张荧光产品“牌照”?,动脉网,2025

2.浙江药监局一次性注销82张生化试剂注册证,体外诊断观察整理,2025

3.国内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一类、二类、三类核心区别,网易,2025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