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杂侃天下 查看内容

“我们把NGS自动化,卖上了青藏高原!”

2024-5-9 17:58|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783| 评论: 0|来源: 基因江湖

摘要: 靠实力,还是靠趋势?


写在前面:

老孙是谁?江湖老粉必定对这位胖胖憨憨的行业老炮还有所印象。老孙不是有着如意金箍棒的孙大圣,而是一位四十有余、圆着肚子、人畜无害的中年男人。如果硬要加一些虚名,中科院理学博士、企业高管、想不开的创业者。

去年,在“ 行业寒冬,一家IVD小企业的夹缝生存之道 ”中,与老孙酒后畅聊,普通人老孙的创业故事,没有惊涛骇浪与平凡人的逆袭,但凭简单真挚,圈粉无数。

今年,老孙又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生存环境继续恶化,无底线价格战突然无处不在,跟还是不跟?跟了没利润,不跟丢市场。怎么解决?这是老孙的问题,也是我们共同的难题。

普通人老孙、创业者老孙,他又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





又见老孙,是在今年3月的重庆CACLP上。


事前并没提前约,偶然在某一个展位遇上了。


“嘿,过来也不提前打个招呼。”


“你不也一样。”


“走走走,正好聊一会。”我拉着老孙就往会场外面的咖啡店走,“去年给你写了一篇,怎么着也得薅你一顿。”


我指的是去年和老孙见面后写的一篇访谈,聊到了老孙创立的 迅识生物 这家小企业,如何在自动化建库的红海市场、在巨头夹缝中求生存


“好好好,我请我请。” 




01

靠实力,还是靠趋势?



“去年做得怎么样?”落座以后,我开门见山。


“还行吧,比2022年涨了很多,十几倍应该有吧。” 老孙拿着咖啡,坏笑着答道,然后话锋一转,“多亏了你那篇文章,还给我链接了不少客户。”


“哈哈,聊正经的。业绩大涨,是因为2022年的基数低呢?还是整个市场都好?还是只有你们做得好?” 我故意调侃道。


“当然 .... ,都有。” 老孙哈哈一笑,继续说:


“去年,NGS自动化建库市场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有很多第三方临检企业,开始有意识主动选择上自动化产品,我们也抓住了其中的一些机会。”


“这与我们看到的,测序企业的日子普遍不太好过,都在降本增效、裁员、业务收缩,好像是矛盾的。”  我有些不解。


“上自动化与企业降本增效,本身并不矛盾,自动化就是帮助企业去完成降本增效的。” 老孙答道。


“怎么理解?” 


在我看来,购置自动化设备、切换实验流程,显然都是要再行投入的,这对于捉襟见肘的企业,好像并不是一个优先的选项


“正如你所说,各个企业在这两年遇到的经营压力都很大,有外因,有内因。


外因来看,政策是一个比较大的影响因素。你也写过很多,如医疗反腐、基因检测样本外送的管控政策、LDT试点政策,各种政策其实有共通性,医院要承担医疗服务的主体责任,企业配合医院去做能力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医院本地化检测是更主流的趋势。


但NGS实验流程比较复杂,大多数医院又并不具备自行检测的实力。企业原来是怎么做的呢?投设备、投人。


但在现在这个市场环境下,入院不再像原来一样为了跑马圈地,为了给投资人看,说进了多少个医院。


现在的测序企业普遍变得更加理性和务实,在入院之前,它就需要做更多精细的计算,去评估这家医院真实运行状态下的投入产出比。


说白了,就是能不能赚到钱、多长时间能赚到钱。


这个时候,自动化是一种可能的、性价比更高的方案。”




02

要生存,还是要发展?



所以,自动化,是短期的投入,长期的获益?”我继续追问。


“我觉得是这样。


最近出了一篇关于自动化的专家共识,你应该也看过,其中也说到,NGS的发展之所以大大低于市场预期,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是整个流程自动化程度低,依赖人工较多


我觉得说得很对。


举几个现实的例子,你也知道我原来管过院端共建实验室,遇到过各种关于‘人’方面头疼的事情,这些事还在企业中持续发生。


一,入驻实验员的问题。招什么人?肯定得当地的,否则稳定性很差。招聘时间早了,浪费成本;招晚了,项目运行又有问题;想要做人才储备能够随时顶上,又会升高用人成本;


二,和医院老师共处的问题。咱是外派的,别想着能和医院老师同等待遇。比如医院实验室空间小,做什么实验都得先紧着老师,经常要见缝插针的做,或等到老师下班后再做,人员的认同感很低;


三,全流程可追溯的问题,‘人’是没办法做到各个过程留痕的,出了问题往往就是一笔糊涂账。


这也是为什么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要坚定的上自动化这条路。包括现在我开始自己做自动化,我也认为,“人”才是最大的变量和不稳定因素


所以,如果你只是简简单单想要一个稳定的质量输出,自动化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不用太操心乱七八糟人方面的事情,把这些都交给机器。”


你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我总结道。


“是的。特别是在众多厂家都有了自己的自动化产品以后。


如果你认为入院是趋势,如果你想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那在我看来,自动化就是最优解决方案;


如果你不想一两个实验员的离职就影响到你驻点实验室的运营,自动化应该是测序企业发展中的一个必备方案。


老孙对这种趋势颇为笃定。


大环境不好,业务是聚焦,不是停滞不做,是需要各个企业家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预判,提前布局的。”




03

做产品,还是做服务?



“市面上卖出去的自动化工作站,都真开机了吗?”我开始挑战老孙。

这个问题其实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连同测序仪的开机率,到底能到多少?

‘开不了机’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看,一,样本量够不够?即需求足不足,是不是刚性;二,你的自动化设备能不能真正跑起来?即,产品行不行现实是几种情况都有。”

“大概的开机率能到多少?”我继续追问。

“像我们,实际的开机率大概在60~70%;使用频率上有高有低,看客户自己的检测任务。

而且,我们观察到一个现象,设备如果不用,就会一直趴在那里;

但设备如果用起来,使用范围就会越来越宽,我们使用范围最宽的一个客户,我们已经帮他整合了包括三代测序在内的七个流程了。”  老孙答道。

“在实际使用中建立了对设备的信心。”我接话。

是的,就像我们刚开始开车,先解锁简单的路况,再逐渐到复杂的路况,车技提升了,对车的各方面性能都了解了,就哪都敢去了。

但如果你空有个驾照,不去摸车,你心里始终是犯怵的。”

“如果是车本身不行呢?”我继续问到,“比如今年CACLP,你去会场看,又涌现了这么多的自动化设备,国产的、进口的品牌越来越多。客户怎么去选择?”

“这对客户来说,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的一方面在于,客户可选项变多,在议价时也占了更主动的位置;但另一方面,客户的试错成本也在提高。

就比如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一下跑出来这么多品牌,都堆料十足,你该怎么选择?”

“看品牌、看配置、看价格,再试驾感受一下。”我答道。

“是的,你还得看交付中心、看售后服务。

国内有自己的特殊情况,NGS公司特别多,而且都有相应的研发能力,各自形成了自己一套比较完整的实验体系。这个时候,你希望他去换成其他体系,难度很高,所以基本每一家都是定制,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去做定制化的开发、调试。

这种高度复杂性、高特异性、高定制化的产品,绝不是简单买一堆软硬件就能把问题解决的,团队的专业化能力尤其重要。

所以,我们看似在做产品,实质上做的是服务。”

“怎么理解?”

产品只是载体,专业化的服务才是内核。

你不是把设备一卖,然后什么都不管了。而是,从一开始,你就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做什么项目、有多少样本、有多少预算,然后,你的建议是什么,什么样可能才是最合适的。

甚至,如果我们没有合适的产品,我们会给客户推荐我们认为合适的产品。

有一个客户就是这种情况,需要大通量的自动化,当时我们没办法提供,但是客户要求我们寻找合适的产品帮他们做实施,就是因为客户对于我们团队能力的信任。

然后,测试、调试,一直帮助客户的项目能顺利运行。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你是在客户的增值收益中、而非在他的成本中,获取你自己的收益,只有做到这样,你们才是真正共赢的关系。

不用的设备,就是一堆废铁,也没办法做得长久。”



04
要价格,还是要价值?



“今年NGS自动化市场有什么新的变化?”

竞争明显更惨烈了。

“怎么个惨烈状?”

“一方面是需求更紧缩了,我们在今年也遇到一些项目推迟、暂停,甚至把原有项目砍掉的;

一方面是市场上自动化建库的玩家更多了,很多不是在这个领域的,比如只做移液的、做生命科学领域的,都开始切入这个赛道。价格战也开始了。”

老孙有些无奈,接着说到,“举个例子,市场上,你给客户说,你需要的是ABC三个功能,如果要D功能,得加钱;友商来了,ABCD功能我全都给,价格还只是你的一半。”

“如果我是客户,我当然选择全都要。”我说。

“是的。价格杀成这样,你跟还是不跟?跟了没利润,不跟丢市场。

这不仅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也是大家都会面临的问题。” 老孙叹了口气。

“那友商为什么能做到这样,而你们不行?” 我问得比较尖锐。

“我们测算过,这样的价格根本做不下来。你没有办法说既要灵活小巧,又要通量大,既要集合PCR甚至定量等多种模块,还要小体积移液,最重要还要便宜,还要售后服务好。”

“但如果我是客户,我要的是产品,我不会管你是不是亏本买卖,你亏本了我还占便宜了。” 我有些咄咄逼人。

“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的。我们不能说因为我们不能,就说友商不能。但是我觉得好的合作是双方都有妥协的合作,而不会是甘蔗一头甜。

我们一直认为,价值和价格应该是对等的。价值与价格的长期失衡、或背离,这不是一个长久或健康的状态。

对于客户来说,‘多快好省’的东西当然好,但也许要注意,东西是不是真如宣传得这么好,有没有在某些看不见的地方进行了阉割,或服务是不是可以持续?

这些都是要注意的现实风险。

自动化对于大多数客户也是个‘黑盒’,并不是一眼就能识别其中的风险。

我们确实见过,有的客户在购置后,功能达不到,或服务支持不到位,对于客户而言,看似在购置时省了钱,其实耽误了项目、耽误了时间,最终也省不下钱

目前,至少不是所有的人都找到了低成本、高质量服务的一些办法。除非是技术或者商业模式上有大的突破,否则‘多快好省’就是一个伪命题。” 老孙一贯的理性。

此时,我突然记起一位做测序仪的销售朋友,最近和我吐槽:

我能接受你的价格比我低10%,但我不能接受你的价格是我的10%。



05
要市场,还是要利润?



“所以,迅识一直不是低价策略?”

“不是,一直不是。”

“尽管我们都知道,好的东西一般就是贵的,但在当下这个市场,你们的价格策略显然不具备很强竞争力,你们怎么去竞争?”我问道。

“我的想法,首先得确定几个基本的事情:

第一,你的产品是可靠的,这是最基本的底线,要不然谈其他的都没意义。

去年我们一直在做一件事,大范围、大规模做设备的疲劳性测试、稳定性测试,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就及时给客户做改进和更新。目前,我们主推的这台设备,运行状态就比较好了。合作的一些客户,基本都没出现什么大的故障。这台设备的稳定性目前还是让我们很有信心。

第二,控制成本,主动降本,让我们的价格更有竞争力。

能够适应客户各种定制化需求,是我们这个团队的核心优势;但这种模式也会有一个问题,没有特别大的规模效应,硬件成本就不好控制;每个厂家都去做适配,人力和差旅的成本也非常高。

我们怎么办?做多了以后,你会发现,虽然各家都有差异,但还是有类似的地方,或者说如果把颗粒度切得足够细,各种流程都是各个子流程的组合,所以我们内部经验越多,子流程的集就越全,做得就会越快,人力成本就会有所下降。”

“即使我真心认为你们的产品和服务真的好,但是如果作为客户,这好像并不能完全说服我。” 我继续挑战老孙。

“哈哈,这说明,你不是我们的客户。或者说,我们的确也会放弃一些客户,不是不想做,是没有办法,客户要求的价格我们确实没办法做到。

现在我们合作的客户的期望是,这台设备要持续良好运行至少5年,期间服务质量也不能下降。这都要求我们要保持一定的利润,才能持久做下去。

如果这个价格我们认为做不下来,会以牺牲产品或服务质量为前提,那这个客户,我们暂时就先不做了。

我们也有遇到,客户找了一圈也没有特别合适的,那回来我们再聊,这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如果为了表面的数字也去打价格战,但产品出了问题,或服务质量下降,无论哪种,我们都会觉得是对合作客户的不尊重与失信。”

这样,你们会丢掉一块市场,甚至是很大的一块市场。” 我不无担忧。

“是的。但是如果不这么做,那块看起来丢掉的市场是不是能拿到我不确定,但是已有的这块市场很有可能也会失去。

所以我们别无选择。

迅识依然是一家小公司,我们考虑的是,首先我自己要能赚到钱,能养活自己,最好还要有一些利润,去把产品和服务做的更好。

但自动化市场的特殊性,就是需要一个很稳定的产品,更需要一个很好的团队去支撑,它的成本就是高的

那我们选择的打法,不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去做妥协,在价格上保持一定的利润 .... ”

老孙说了很多。


几天后,老孙发了一条朋友圈:

我问懂行的朋友,这意味着什么?

朋友答道,很多仪器设备建议使用海拔高度≤2000m;原因是在高海拔地区,电气电路方面会面临比低海拔地区更大的挑战。对于自动化工作站来说,最直接的挑战是由于高海拔地区气压和大气密度更低,会导至气体置换式移液器移液不准,风冷式模块的散热效率下降等问题...

我想,产品卖上了拉萨,这就是老孙对于产品、对服务一贯的坚持,最好的回答






篇后:
这就是普通人老孙的创业故事,充满理工男的审慎和哲思,背后体现的是一家IVD小企业的生存智慧!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用老孙的故事,与诸君共勉。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