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全球展开的人口级基因组测序项目举例(来源/基因) 1. 基因产业是在科学、技术、工具等基础上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新兴产业,和云计算、位置服务、5G等并列为全球产业趋势,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技术支持,是生物/生命经济的核心产业。包括冰岛、英国、阿联酋以及中国等政府均开展了数十万到百万级人口基因组测序。 图:基因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类似的产业发展周期(来源/基因慧) 2. 基因将遗传信息数字化,互联网将信息数字化,从产业发展周期来看,基因产业的发展与互联网的发展有类似的轨迹。当今(2019年)的基因产业正如16年前的互联网。在2016年达到1.0的高峰期后,经历了2017-2018年的泡沫时期、2019年的第一拨洗牌期,预计在2020年后并购重组后,进入2.0的高速增长期。 图:基因产业从基因检测、精准医学到数字生命健康(来源/基因慧) 3. 基因作为遗传的基本单元,基于150多年前孟德尔的遗传理论提出、40年测序技术的加速,20年商用,12年的产业化,未来将融合多组学(转录组、代谢组、蛋白组、微生物组等),同时结合医疗信息化等数据、AI、5G、区块链等大数据技术,将生命数字化,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同时,基因大数据将赋能数字产业,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农业(分子育种)、绿色能源(生物合成)、司法安全(DNA司法鉴定)、新型材料(DNA存储)和公共卫生等(传感染防控)等。 基因数据的PB级规模、数据结构化、成本的持续降低和数据挖掘需求,成为AI和5G的上佳应用场景,包括谷歌、亚马逊、苹果、腾讯、阿里等IT巨头均通过产业或投资涉猎基因产业。 基因产业1.0是基因检测,2.0是精准医学(医疗健康),3.0是数字生命健康(结合IT的大数据效应)。 图:基因产业图谱(来源/基因慧) 4. 基因产业图谱的主体是基因产业链,主要围绕基因数据采集生产、数据分析和应用、以及终端服务。 上游由设备和试剂耗材生产厂商组成。中游是基因数据分析和应用,细分为生育健康、遗传病诊断、肿瘤基因组、微生物组、基因治疗、基因合成等领域。下游是终端服务,主要面向科研机构、医疗机构、药企及个人消费者等。 图:基因细分领域和不同地理位置发展不均衡(来源/基因慧) 5. 尽管国内的基因产业链初具雏形,但从产品生命周期上,不同细分领域和地理区域起步和发展速率差异较大。例如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和科技服务已经成熟和接近饱和,但新生儿基因筛查、肿瘤早筛均处于早期,而单分子测序、遗传咨询、基因云仍处于平台搭建期。 同时因为政策意识及产业重资本投入的差别,基因产业发展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趋同,在北京、上海、广深等地发展较好。 无论是产业的细分领域还是各区域中心,国有资本及战略资本均已经进场,从2019年开始进行并购洗牌。在资源整合、数据聚集及秩序规范后,将加速加入黄金十年第二阶段。特别是在加速生命信息采集(上游)和检测向诊断治疗应用(下游)领域。
图:2019 H1基因产业投融资图谱(来源/基因慧) 6. 2019年上半年基因行业发生43起共计38亿美元融资,产业融资集中A轮,战略融资抬头。2019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45亿美元,预计将在2020年得到超过20%的增长。 基因产业的信心来自覆盖人的全生命周期的技术的成本超摩尔定律下降、刚性需求和可持续性鼓励政策带来的市场持续扩大。 图:百万级人口级基因大数据(来源/基因慧) 7. 基因产业市场的“性感”来自百万级、人口级大数据。 包括目前的近1,000,000万样本的无创产前检测(NIPT)样本量,虽然在一线城市被头部企业、二三线城市被渠道商垄断,但相对于每年1500万新生儿数量(2018年数据),仍有很大市场空间。同时千万级数据将是AI、5G等信息技术融合医疗信息化的上佳应用场景,为患者和健康人实现更多价值。其次为“互联网+基因”带来很好的数据范本。 肿瘤的诊断目前围绕肺癌小panel的惯性同质化竞争,为了商业产品的准入,但肿瘤筛查的技术研发及产品更具较大的开发空间。而近期公布的阿联酋全民900余万人的基因组测序将掀起新的浪潮,即,国家级的公共卫生数据为新药带来的模式革新(见下)。 图:基因和新药机构合作案例(来源/基因慧) 8. 基因慧把基因产业链的跨界融合称之为“基因+”,其中以“基因+新药”的价值潜力最大。 从2018年开始,FDA将靶向药和NGS伴随诊断Panel同时审批,带来“基因+新药”的结合点,即通过基因数据来辅助临床入组、精准用药和预后监测。近年来,也可一件药企频频与国内基因公司合作,比如阿斯利康+吉因加、信达生物+诺禾致源、基石药业+泛生子基因等等。 图:罕见病和常见药(来源/基因慧) 9. 罕见病作为生命迷宫的线索,特别是单基因遗传病研究为基因科学发现、技术进步提供了非常好的应用场景来帮助罕见病患者,同时也为常见药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捷径”。 图:罕见病和常见药(来源/基因慧) 10. 更有意思的是,目前以成都先导药物、上海药明康德为领先的药物研发/服务机构布局的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DEL),可以将先导化合物筛选过程缩短1/3。DEL技术的产业化先驱Barry Morgan已从GSK离职受邀加入成都先导药物成为首席科学家。 图:国内基因产业园举例(来源/基因慧) 11. 产业园区原本属于地产范畴。当前,传统产业园开始向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方向升级。但目前地产和物业为主导的时代即将过过去,专业的产业服务成为产业园的抓手。通过战略投资、并购重组或pre-IPO来培育头部企业的资本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基因头部企业史是一部并购史(来源/基因慧) 12. 产业园的本质是产业链聚集,进而形成产业集群,纵横融合。其中,头部企业是抓手。纵观头部产业的发展,可以看出其发展是与并购重组并行前进的。得益于并购,企业间的知识产权和资源得到整合,从而降低边际成本,提升了基因技术普惠的速度。 图:基因慧的产品模式(来源/基因慧) 13. 产业发展伴随着品牌舆情、市场战略和新兴发现发明资讯,媒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 以36氪为首的媒体服务公司转型,将连接产生价值,将资讯转化为数据,用数据先一步看见未来,也是基因慧这类垂直领域专业媒体在做的事。 通过媒体优选品牌,连接供给侧和需求端;同时建立基因产业信息数据库YourMap®,集合全球3000+基因企业、投资机构和专家智库等,正在从媒体开始完善产业服务平台的角色,寻找产业园、资本等战略合作,从而更持续地为行业连接、科普培训及产业咨询提供专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