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e公司——“邀您访名企”活动又开始啦!这次我们走进的是位于深圳的华大基因。一下午的时间里,既参观了中国首个国家级基因库 ——国家基因库,感受了基因科技的魅力;还与华大基因负责人进行了交流,纵谈基因技术与资本市场的发展等话题。行程满满,收获多多。 华大基因股份公司CEO尹烨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与一般的科技公司不同,华大基因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资金、技术、人才,而是大众对行业的认知,科普将成为华大人长期的工作任务之一。 10000多年前灭绝的的猛犸象要复活? 此行第一站,是来到了位于深圳大鹏新区的国家基因库。国家基因库坐落于观音山公园旁边,山郎树翠,梯田式的格局让人眼前一亮。 走到大门口,栩栩如生的猛犸象雕塑在门口迎接我们啦,顿时有种穿越的感觉有木有? 猛犸象是国家基因库的吉祥物。据工作人员介绍,科学家们在西伯利亚冰层里发现了完整的猛犸幼象,后来通过幼象的毛发,获得了猛犸象完整的细胞核。这个惊人的发现,为复活这个10000多年前的巨型动物提供了有利条件。 猛犸象真的能复活吗?现场人员对这个问题都很好奇。 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国家基因库执行主任徐讯曾给出答案: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将获得的猛犸象细胞恢复其基因组的全部功能,如果利用现今的基因技术和干细胞技术,研究人员或许可以获得猛犸象的“种子”,使猛犸象复活成为可能。 但是在获得这颗“种子”以后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为它找到代孕妈妈非常不容易。据了解,在新的细胞分裂发育成胚胎后,如何让猛犸象胚胎在代孕妈妈子宫内着床、发育直至顺利生下小猛犸象,成为最大的难题。即便是目前和猛犸象最近的近亲——亚洲象,其基因差异也达到4.7%,这意味着即便让亚洲象当代孕妈妈,仍极易流产。因此科学家们寄希望于未来人造子宫,而这在目前还不具备条件。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哈佛大学团队采取的是另外一种技术——改造细胞。即先将一个亚洲象卵子进行处理,移除其遗传物质,成为一个卵子“壳”,再将猛犸象DNA装入“壳”内,让卵子自行发育成胚胎,再将胚胎放进人工子宫培育。 听起来很复杂很神奇是不是?参观团仔细听了讲解也是懵懵懂懂。不过还是由衷感叹: 基因技术真的好强大! -80°的“生命银行” 听完猛犸象的介绍,参观团还参观了基因库的其他设施。这里有基因测序实验室、基因数据机房以及存储生物样本的冷库。 在五楼的楼梯旁,一排排显示‘-80℃’的机器映入眼帘。原来,这些就是储存生命资源的冷库。里面储存的样本资源涵盖人类、动植物、微生物等等,总之,是蕴含着无数个生命密码的重要资源。科研人员就是通过这些“一手资料”,破译无数个生命未解之谜。 据现场陪同的国家基因库方书记介绍,2011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四部委批复同意深圳依托华大基因研究院组建国家基因库。与美国、欧盟、日本其他三大世界级的基因库不同,中国国家基因库不仅仅是数据库,而是国际上现有的各类生物样本库、数据库、生物多样性库、疾病库等的综合升级版。除了“干库”(即基因、蛋白、分子、影像等多组学生物信息数据库)、“湿库”(多样性生物样本和物种遗传资源库)之外,国家基因库还引入了“活库”,即生物活体库,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等。 据悉,目前,国家基因库已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国际生物及环境样本库协会、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等100多个组织和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机制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 对话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CEO尹烨:BT将和IT平分秋色 离开国家基因库,参观团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位于深圳市盐田区北山道的华大基因总部,参观了华大基因博物馆。 随后,参观团与华大基因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2015年12月18日,证监会公布华大基因拟创业板上市《申报稿》。作为一家准上市公司,华大基因因其在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备受瞩目。关于华大基因的定位,有人认为未来将是基因界的腾讯,也有人认为将是基因界的富士康。 对此,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CEO尹烨表示,腾讯和富士康都是非常牛的企业,但华大未来将与他们都有所不同,可以说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今天很难用一家公司来跟我们对标,我们更像五六家公司的拼盘,但对我来讲这些拼盘是在一个菜系里,相互之间会有一些更好的协同作用,所以整个来讲我还是要本着对投资人负责,对我的董事会负责,对股民负责,这就是我心里想的。” 尹烨说,公司正在处于上市静默期,所以不会披露关于上市的有关事项。 尹烨称,华大基因上市广受各界关注,相关领导也先后到公司考察,目前公司上市处在正常走程序中。尹烨反复强调,公司早上市比晚上市要好,有利于对公司发展进行前瞻性布局。公司若能顺利上市,首要任务是把业绩做踏实,对股民负责,给大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回报。 对于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尹烨表示,与其他科技类公司不同,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挑战都不大,最大的挑战还是如何提高大众认知,所以对于华大基因来说,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必修课就是做好科普工作。 “我希望大家一起去做科普,正向的科普。”尹烨说,华大基因的人才和技术团队都非常强大,但行业太新,很多人并不懂什么叫基因,因此未来随着人们认知度的提高,行业的发展会迅速扩大,“大家以后就要明白BT(生物技术)和IT(信息技术)之间至少是平分秋色了,当我们说BAT的时候一定也会说华大或者其他这些公司,当大家说马云、马化腾的时候也一定会有汪建这些人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