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细胞中,常常会伴有基因组DNA的异常甲基化现象。DNA甲基化的异常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特定基因/CpG岛过度甲基化,另一种是整个基因组水平的去甲基化。它们都可以导至细胞内基因表达的紊乱。近年来,采用全基因组甲基化分析技术对大肠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肠癌中DNA的异常甲基化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而且在肿瘤发生的早期甲基化异常就出现了。 根据特定CpG岛的甲基化程度,可以将大肠癌分为高度甲基化类型(CIMP-H)和低甲基化类型(CIMP-L)。CIMP-H通过与基因突变以及微卫星不稳定性相关联。大肠癌中的DNA去甲基化也是DNA异常甲基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会影响基因的正常转录与翻译。而LINE-1重复序列的甲基化水平可以反应整个基因组中去甲基化的程度。 意大利科学家Nora等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分析了遗传性和非遗传性大肠癌中的LINE-1甲基化情况。结果发现无论是遗传性大肠癌还是非遗传性大肠癌中,LINE-1的去甲基化都是常见的现象。依据LINE-1的甲基化程度,可以将大肠癌患者分为四组,L1(甲基化>60.1%)、L2 (54.1–60 %)、L3 (45.8–54 %)、L4 (<45.6 %)。LINE-1甲基化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LINE-1的甲基化程度越高,患者的总生存期越长。 研究结果表明LINE-1甲基化水平可以作为大肠癌的一个有效的预后指标。 参考文献:Sahnane et al. Clinical Epigenetics (2015) 7: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