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许玲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医疗机构过度依赖并信任价格昂贵的进口医疗器械,这是导至患者在检查等费用上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过度检查”之所以越演越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依赖价格昂贵的进口医疗器械。事实上,除了北京一些大型综合医院采购进口医疗器械外,记者也从某医科大学附属整形外科医院一医生那里了解到,他们整形医院仅皮肤科就有大大小小的进口医疗器械几十台,这些仪器均采购自进口。 据一项数据显示,核磁、CT等高附加值大型设备市场几乎被GE、西门子、飞利浦等企业垄断。而在不少医院,甚至连螺丝钉、手术缝合线、各种试剂等小型耗材也都采用价格高昂的进口产品。据悉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普通器械占我国市场70%,而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占据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业内已是公认的事实。 从上述枯燥乏味的数字中恰恰也表明了进口医疗器械产品近几年进入中国市场逐年增多,而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医疗器械高端品牌极少,因此,不论是普通器械还是高端器械,我国器械企业在国内市场中并没有话语权。换句话说,过度检查并不是正真意义上的利好国产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即使有利好的一面也是一些比较小的领域,而在大多数主流科室内,国产医疗器械产业在“过度检查”的背后并没分到多少羹。 相反,从近几年来看民众一直抱怨的“过度检查”所带来的医疗费用激增,也使得“过度检查”一直被民众广泛诟病。海南政协委员王海燕强调指出:“过度检查引致群众较大意见,而滥用医疗设备,不仅加重就医者医疗负担,而且造成资源浪费。”近日,在广东省政协会议的分组讨论上,医卫组的委员们也“自曝”起行业中的潜规则来。“大医院是很赚钱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过度检查。”多位委员都谈到,由于主管部门及医院要求控制药品收入在医疗总收入中的比例,俗称“药比”,一些科室、医护人员在诊疗中为病人过度检查。所以说不管是百姓还是医务工作者“过度检查”一直就被民众所诟病。因此对国产医疗器械行业来说理性看待“过度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说只是一味地追求这种不健康的“过度检查”,长此以往对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只会起到短暂的刺激作用,并不能真正实现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长效健康发展。 其实,对于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同行来说,要想真正提高国产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只有提高自主研发及创新,大力推动本土企业自主研发高端产品,才能在面对虎视眈眈的进口医疗器械下扭转本土企业 “外强我弱”的局面。专家呼吁我国应设立“医疗器械创新”重大科技专项,鼓励自主研发,打造龙头企业,以此增强与跨国公司的抗衡能力。与此同时,要狠抓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处理得非常完美,降低故障发生率,提高产品的性能,加强研发缩小与国际水平直接的差距。此外,加大本土品牌宣传,提高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赖度也是非常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