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慢性疲劳综合征:揭秘其关键血液诊断生物标志物

2025-11-20 10:35| 编辑: 沙糖桔| 查看: 149| 评论: 0|来源: 小桔灯网|作者:动力彩虹

摘要: 本研究基于EpiSwitch®三维基因组调控免疫遗传分析技术,通过全基因组染色体构象(CCs)筛选,确定了一个200个标记的ME/CFS诊断模型(Episwitch®CFS测试),灵敏度为92%,特异性为98%。 ...

前言








肌痛性脑脊髓炎/慢性疲劳综合征(ME/CFS)是一种以严重疲劳、劳累后不适、认知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的多因素致残性疾病,全球有数百万人受其影响。尽管该疾病对生活质量造成显著影响,但目前仍缺乏明确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导至临床诊断和管理面临巨大困难。


近日,杂志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bloodbased diagnostic biomarkers for 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ME/CFS) using EpiSwitch® 3-dimensional genomic regulatory immuno-genetic profiling”的文章。作者为东英吉利大学与牛津生物动力学公司。本研究基于EpiSwitch®三维基因组调控免疫遗传分析技术,通过全基因组染色体构象(CCs)筛选,确定了一个200个标记的ME/CFS诊断模型(Episwitch®CFS测试),灵敏度为92%,特异性为98%。通路分析揭示了几个可能导至ME/CFS病理的因素,包括白细胞介素、TNFα、神经炎症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和JAK/STAT。与利妥昔单抗和醋酸格拉替雷(Copaxone)(具有ME/CFS治疗潜力的疗法)作用的途径进行比较,发现IL2是具有明确患者聚类的共享途径,表明可能存在靶向治疗的潜在应答组。

图片来源: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主要内容









1

研究概述



表观遗传变化是炎症和代谢过程的调节因子。作者使用了一种新的表观遗传检测(EpiSwitch®Explorer assay),可以同时筛选循环血细胞中的106种3D染色体构象(CC)。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设计(EPI-ME),纳入47名重度ME/CFS患者和61名健康对照者。通过EpiSwitch® Explorer阵列平台对全血样本进行全基因组3D DNA筛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训练集进行特征筛选,最终确定200个标志物构成ME/CFS诊断模型(Episwitch®CFS测试)。

2

诊断性能与生物标志物特征



在独立验证队列中,Episwitch®CFS测试显示出优异的诊断性能(如下图):灵敏度达92%,特异性达98%,总体准确率为96%。阳性似然比为41.25,疾病预测阳性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达到95.65%。这些CC标志物广泛分布于多个染色体区域,表明ME/CFS可能涉及基因组区域的复杂相互作用,而不是单一的失调位点。


测试性能评估与诊断准确性。 图片来源: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3

基因组映射与标志物分布特征



作者将EpiSwitch®全基因组筛选的前200个预测性3D基因组标记映射到最近的基因,发现这些标志物广泛分布于多个染色体区域,表明这些区域可能包含与ME/CFS病理机制相关的关键基因组位点。这种分布模式反映了ME/CFS的多基因特征,而非单一基因座失调(如下图)。


排名前200个CC标记的全基因组定位。图片来源: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4

通路分析与免疫机制解析‌



作者还通过STRING蛋白互作网络和Reactome/MSigDB通路富集分析,发现ME/CFS患者存在显著的免疫和炎症信号通路异常,与ME/CFS中的免疫失调信号一致(如下图)。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信号传导(IL-2、IL-10及其相关级联)、TNF/NF-κB信号轴、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以及JAK/STAT信号通路。 IL-2在STRING子网络中作为中心枢纽,与IL-2信号传导和T细胞调节模块紧密相互作用。


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和信号转导通路分析。图片来源: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5

治疗网络的重叠


先前的研究表明,有部分ME/CFS患者亚群对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和格拉替雷(Copaxone)反应良好。比较分析显示,ME/CFS表观遗传特征与利妥昔单抗和格拉替雷的治疗网络存在显著重叠,三个网络共享的关键分子节点包括IL-2、IL-10和CD4,表明这些免疫调节剂可能通过共同通路发挥作用(如下图)。


从ME/CFS结果中,作者选择了与50个IL2 STRING基因/蛋白相关的最重要的CC。基于IL-2相关CC标志物的聚类分析显示,47名ME/CFS患者中呈现出明显的18/29例分层模式。这种基于IL-2表观遗传特征的清晰分层表明,IL-2相关标志物可能作为患者亚组分层的生物标志物,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ME/CFS、利妥昔单抗和格拉替雷之间的通路重叠。图片来源: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6

潜在治疗策略的识别



作者通过文献分析筛选出12种可能同时降低IL-2和CD4+细胞并增加IL-10的潜在疗法。这些疗法包括:利妥昔单抗(通过B细胞耗竭间接抑制IL-2)、格拉替雷(通过向Th2/调节表型转变免疫特征)、雷帕霉素(通过mTOR抑制阻断IL-2介导的T细胞增殖)、托法替尼(JAK抑制剂,阻断IL-2信号传导)等(如下表)。尽管并非所有 12 种疗法都已在ME/CFS中进行过试验,但其中许多疗法的作用机制与观察到的免疫功能障碍相吻合。未来的研究应侧重于低剂量、精准的免疫调节,并密切关注免疫监测、感染风险以及亚组分层。


‌潜在治疗策略的识别。图片来源: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总结与未来方向








本研究基于EpiSwitch®三维基因组调控免疫遗传分析技术,通过全基因组染色体构象(CCs)筛选,确定了一个200个标记的ME/CFS诊断模型(Episwitch®CFS测试),灵敏度为92%,特异性为98%。通路分析揭示了几个可能导至ME/CFS病理的因素,包括白细胞介素、TNFα、神经炎症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和JAK/STAT。与利妥昔单抗和醋酸格拉替雷(Copaxone)(具有ME/CFS治疗潜力的疗法)作用的途径进行比较,发现IL2是具有明确患者聚类的共享途径,表明可能存在靶向治疗的潜在应答组。

尽管本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局限:首先,研究队列仅限于重度卧床患者,结果是否适用于轻中度患者尚需验证;其次,该方法对其他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表现尚未得到测试;最后,表观遗传改变可能是慢性免疫激活的下游结果,其因果性需通过纵向研究进一步确认。未来应开展多中心前瞻性验证,并探索与疾病特异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组合,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