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诊断观察编译整理 真迈生物(GeneMind Biosciences)正计划将其近年来在中国市场推出的一系列测序平台推向全球市场。 这家总部位于深圳的测序仪公司于2025年5月完成了2.8亿元人民币(约合3900万美元)的C+轮融资,计划将这笔资金用于支持其在国内及包括欧洲在内的海外扩张。 “我们在国内产品取得很大成功后,首先会向周边国家扩展,”华大智造首席技术官孙雷表示,“然后我们也会逐步进入欧洲市场。” 图/真迈生物官网 目前,华大智造已推出六款基于其核心技术——表面限制荧光测序(SURF-seq)的测序平台。该技术结合了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TIRF)和表面扩增,以提高信噪比。 真迈生物前身为Direct Genomics,于2019年更名。据孙磊介绍,公司最初从加州理工学院获得了SURF-seq相关技术的授权,这些技术涵盖单分子测序、TIRF光学系统和可逆终止子,早期曾被Helicos BioSciences使用。此后,真迈在这些技术基础上进行了大幅改进。 “我们授权的大多数专利现在已经到期,”孙磊表示,他于2018年加入公司,曾在PacBio和Element Biosciences担任高管。“当然,我们在研发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技术经验,但如今的技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六款平台布局,从临床到科研场景全面覆盖 2020年,真迈推出了GenoLab M测序仪,采用类似Illumina的可逆终止子合成测序(SBS)化学原理。不同的是,GenoLab M在流动池设计、表面技术和荧光染料方面均进行了专利创新,同时还应用了早期在单分子测序中积累的机器学习算法以提高信号处理的准确性。 作为一款中通量平台,GenoLab M配备两个独立运行的流动池,支持SE75、PE75与PE150模式,单次测序可输出300 Gb数据,周期为50小时。其目标应用包括无创产前筛查(NIPT)、全基因组测序和肿瘤基因检测。该设备已获得中国NMPA和欧洲CE认证。 继GenoLab M之后,2022年公司推出了低通量平台FastaSeq 300,专注于快速的靶向或浅度测序应用。该平台的流动池容量为75 Gb,运行时间仅14小时,支持PE75化学,设计中优化了试剂配方和流体系统。此外,用户在50和100个测序周期后即可导出Fastq文件,大幅缩短数据获取时间。该产品也已获得CE和NMPA认证,主要服务于公共卫生实验室的快速测序需求。 2023年,真迈推出了SURFSeq 5000高通量台式测序平台,单次运行最高可生成2.2 Tb数据。其特色在于超90%读长达到Q40质量,采用四色化学反应与AI算法,支持癌症研究、甲基化检测和单细胞空间组学。该平台也已取得CE认证,临床注册材料正在递交NMPA。 随后推出的SURFSeq Q平台面向大规模人群组学研究,通量提升至14 Tb,等同于Illumina NovaSeq X Plus。SURFSeq Q使用更大的成像面积和更快的成像系统,实现300循环36小时内完成,Q40读长比例同样超过90%,正在申请NMPA注册。 此外,GeneMind还提供一款单分子测序仪GenoCare 1600。该平台最早于2017年以Direct Genomics名义推出,仅限科研用途(RUO);2022年转由真迈商业化,并获得NMPA无创产前筛查临床注册,但仅面向中国市场销售。 积极出海,首站锁定周边国家 除了GenoCare 1600外,真迈生物计划将其余所有平台推向国际市场。孙雷表示,公司已在中国安装了“数百台”测序仪,未来将优先进入东南亚、俄罗斯、中东等周边市场,并采用全球分销合作模式拓展客户。 目前公司员工约400人,并计划在海外招聘工程师,为本地客户提供售后服务。2025年春季,GeneMind已在欧洲人类遗传学大会上设展,开始品牌推广。“我们会先让一小批客户满意,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关键意见领袖,”孙表示。 不过,进入美国市场暂不在计划之中。“美国是个非常难啃的市场,我不需要多解释,”孙雷坦言。“等我们有更多资源,也等MGI这样的公司能稳定扎根后,我们再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