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产龙头到全球TOP,迈瑞还要走多远? 01 迈瑞股东计划减持 套现或超10亿元 6月30日,迈瑞发布一份关于股东股份减持计划的预披露公告。 ![]() 迈瑞股东Ever Union(H.K.)Limited计划以集中竞价或/及大宗交易等法律法规允许的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500万股(约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41%),减持原因为股东自身资金需求。 Ever Union由现任迈瑞副董事长成明和控制,成明和先生也是迈瑞医疗的创始人之一。此前,Ever Union已进行了数次减持。 去年8月,迈瑞曾发布公告,包括Ever Union在内的控股股东、特定股东、员工持股平台及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自愿承诺:自2024年8月30日起6个月内不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的方式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现如今,承诺期已过。 以6月30日迈瑞收盘价224.75元/股计算,Ever Union(H.K.)Limited此次减持或将有超10亿元落袋。 根据公告,上述股东持有迈瑞股份51,482,379股(约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4.25%),不属于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本次减持计划的实施不会导至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影响。 2024年迈瑞营收367.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4%;归母净利润116.68亿元,同比增长0.74%。 自2018年上市以来,迈瑞实现了营收、净利润的连续性较高增长。而在去年,其国内市场增长迎来了一道大槛,医院设备招标采购疲软、DRG2.0落地等因素影响下,国内市场业绩罕见地出现了下滑。 此一轮阶段性调整主要受外部因素影响,是目前全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背景下,迈瑞仍未放弃其跻身医疗器械全球排名前十的目标。 在近期召开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迈瑞表示,将继续秉持创新理念,努力提升自身实力,争取早日实现医疗器械全球排名前十的市场地位。 02 全球TOP级器械竞争 迈瑞的底牌有哪些? 今年4月,知名医疗器械行业网站MD+DI发布最新全球医疗器械企业TOP100榜单,其中迈瑞排名第25位。 作为目前国内营收最高的器械企业,加入全球TOP级械企的竞争战局,似乎已成为迈瑞必然的一步。 那么海外市场的开拓就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迈瑞在全球拥有60多家境外子公司,3000多名海外员工,其中超过九成是本地员工。近几年,通过收并购、对外合作等方式,迈瑞共在海外13个国家布局本地化生产基地。去年迈瑞国际收入占整体收入的比重提升至约45%。 但这个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迈瑞称,长期来看,公司国际营收占比应该要达到七成,未来还将持续深化海外布局。 业务端来看,迈瑞在多个设备领域已经展现出较强竞争力,尤其在监护仪领域,国内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一半,麻醉机、呼吸机、除颤仪、血球、超声等均在国内市场实现了大幅度领先的市场地位。 在此基础上,迈瑞正在推进其向流水型业务的转型。 与设备业务的模式不同,流水型业务更加考验一家公司的整体体系,包含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全球交付及销售。此前,迈瑞大手笔收购国产电生理头部企业惠泰医疗,杀入心血管赛道,进一步拓宽了高值耗材领域的可及市场空间。 迈瑞近期表示,未来还将通过整合迈瑞设备平台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惠泰在高值耗材领域的研发、生产能力,向更多科室设备和高值耗材领域进行布局。 设备的研发体系也与流水业务有较大不同,如果完全照搬会导至流水业务迭代速度变慢。耗材业务的中间环节比设备业务精简,要保证既能一次性把事情做对,还要保证能够快速迭代。 目前,迈瑞也在MPI体系上做出针对IT和流水型业务的调整精简,一是各产品的构思和立项,二是产品上市。 IVD领域,国产产品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力,与进口品牌还存在客观差距。 迈瑞此前在肿标和传染病领域已取得突破,收购海肽生物后,甲功、心脏标志物套餐产品上持续发力,近两年相关套餐也获得了三级医院客户的认可。迈瑞称,2025年,公司激素套餐全新一代产品即将发布,力争在化学发光五大核心常规套餐上追赶进口品牌,并且在部分项目的局部性能上实现超越进口品牌。 与此同时,迈瑞还将继续强化海外本地化能力。收购德国DiaSys以来,该公司流水型业务已实现本地运营,欧洲客户的品牌认知、企业认知有所提升。迈瑞已经明确表示,未来将在欧洲、发展中国家等地建厂,建立本地化运营团队,持续强化海外本地化能力。 整体来看,若想成功打进全球器械TOP10甚至TOP5,迈瑞在补齐短板、推动转型和创新方面,还有一段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