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我说这几年价值观最扭曲的大热电影,我大概率会说《我不是药神》。原因后面再说。 南京传奇,是从金斯瑞生物分拆上市的,当年的这个分拆计划,是我放弃金斯瑞生物的原因里最无奈的一个。 金斯瑞生物科技,大概是2016年关注,但是内地投资者无法买入,2017年才进入港股通,同时迎来了强生的合作,股价暴涨。 2016刚刚参加工作,2017年在株洲买房,手里钱不多。尽管进入港股通的时候股价已经涨了很多,但是我仍然满仓追进。 对于中长线持股风格,金斯瑞给足了速度与激情。金斯瑞也是人生第一只赚到一百万的股票,到现在都难忘持有金斯瑞的日子。 金斯瑞,以及之后的收益,是在株洲那个一眼看到头的公司可以保持心理不扭曲的底气。可以说,金斯瑞出现的时点,恰好抹平了工作中无法靠专业获得前途的忧愁。 但是那些收益,远远不是买入金斯瑞的目的地。如果不是分拆传奇美股上市,这家公司潜力极大,妥妥的千亿苗子,而且那只是一个开始,绝不是我卖出时的几百亿港币。 个人觉得分拆是为了一些其他目的,尤其是在美股上市,将来卖出公司得到的是天量的美元。 另外就是美股对价值的评估标准与我们的逻辑不同,他们确实更能发掘知识产权和技术的价值,不会像我们这里一堆叼毛机构黑白颠倒,埋没好公司。 为什么说药神这部电影的价值观扭曲?生物医药行业有个三十定律,十年研发,十亿美金投入,成功率不足百分之十。 医药研发要看临床数据,不是做梦编个配方就能忽悠人的。尤其是在癌症这种真刀真枪看疗效救命的领域,牛鬼蛇神那是见光死。 这样的投入,将来如何收回成本,如何激励这些研发人员继续研发好药,不是什么牺牲奉献精神就可以。 从内地投资者的利益角度,我不喜欢金斯瑞分拆传奇这个事,本来我可以躺在这只股票大赚的,分拆核心资产,小股东受损。 但是从文化角度,我理解章博。 在国内做新药太不容易了,因为它允许你卖不上不下的药骗健康人的钱,却不允许你卖救命的药赚钱,收回成本都难。 一个原本比光伏电动车更有潜力而且更有本土优势的行业,被药神的价值观压制,以及一些利益相关的不上不下药集团排挤,整个行业都快干废了。本来可以大把赚美金的一个行业,自毁长城。 将来还会有一些很优秀的药企走出去,是否可以达到金斯瑞这个高度不一定,但是优秀的药企还是有一些,这几年都是举步维艰。 几个朋友也是劝一个顶尖科学家企业家将来把公司卖给国际巨头算了。 虽然现在看起来是创新标兵,风光无限,但是有些事情禀性难移,如果没有官方引导价值观,将来一个偶然事件,你就会从救死扶伤的科技明星,被打成药神里的诺华公司,给你贴上黑心商人的标签。 那时候,没有人会记得你的药救了多少无药可治的人,也没有人提起你研发花了多少年多少钱,只会渲染你的药多贵,有多少人因为没有钱没吃上药。 但是钱去哪了,钱的问题该谁管,谁拿了不该拿的钱,花了不该花的钱,这些问题看起来好像永远都不会解决。因为负责解决问题的人,好像就是制造问题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