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行业,除了少数如诺辉、泛生子、燃石等之外,多数绕不开华大。华大被视为中国基因行业的“黄埔军校”一点也不为过,不少有知名度的基因检测企业都与其有关,并且还有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味。 而今天要讲的是壹基因,走的是肿瘤早筛赛道,解决传统和现有的肿瘤筛查防控痛点。从市场角度看,可能目前不及诺辉等企业有影响力,但其聚焦于高性价比的消化道癌症早筛这一清晰战略,为其在细分领域中不断迭代和深耕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般说来,社会企业众多,每家理念近乎完美,壹基因的“让每个人更早远离癌症”,总体上还是比较诚恳,思想和行动上总体吻合,对照健康中国2030,我们为这些IVD企业点个赞。 甲基化独辟蹊径 应该说,壹基因也多少有受美国Exact Sciences的积极影响,故而开启了国内早筛的探索步伐。后者的肠癌早筛产品Cologuard于2014年完成了大规模临床试验,并获FDA批准用于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壹基因也于同年开启了创业发展的历程。 当前壹基因对外展示的主要产品常壹宁®和优壹宁®,是对标肠胃镜的无创新技术。从产品名字来看,与诺辉的常卫清,幽幽管有异曲同工之妙,似乎两家深谙早筛发展规律,这点还表现在筛选肠癌和胃癌患者的高明,确诊之后需要的是有应对措施,而非增加患者焦虑和无助,当前医疗条件这两个癌种利用内镜+病理这一金标准来进行确诊,后续的干预措施也会有积极效果。 行业中,只有壹基因和诺辉健康的肠癌早筛产品采用了多组学多靶点粪便DNA技术,并且很明智地保留了FIT这一指标,与单组学或单靶点相比,这样的设计在真实世界中能更有效地平衡受检人不同疾病背景的干扰,让检测结果更稳定,从而也就更精准。另外一个不同,壹基因肠癌早筛产品选择了更符合中国人群的遗传背景的甲基化标志物基因,并非盲目照抄照搬cologuard,这为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022年壹基因完成数千万B轮融资说明道路走对。另外一个佐证,就是美国Exact Sciences将其技术升级到cologuard2.0版本后,其性能才接近于壹基因的肠癌早筛产品。 高性能很重要,因为这是前提,但高性价比同样也不可或缺。与巨大的需求潜力相比,目前早筛的渗透率还是比较低的。究其原因,行业现在早筛产品的成本及价格超出了大多数人的可接受范围,毕竟早筛不是针对确诊患者,价格敏感度远高于治疗相关技术。壹基因十年磨一剑,成功研发了低成本早筛关键技术,突破了限制早筛市场的关键瓶颈,让大幅提升早筛市场渗透率成为可能。 未来若继续朝向多癌种、泛癌种早筛亦需要如此,壹基因少有公开其创业的艰辛过程,不过我们从诺辉的技术产品的艰辛过程来看,早筛事业还是需要坚守城堡,打呆仗,甲基化道路作为其中之一,亦如此。 也许成熟的那个阶段,肿瘤早筛场景是触及广泛用户群体,先普查识别高风险人群,再进入定制筛查,继而干预,实现闭环。 理论上,个体患癌的风险,可以通过年龄、家族史、生活史和基础性疾病等因素大体预估,然后根据自身风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地检查,从健康中国和稳健角度看,治未病、预防为先放在什么时候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然而现实是绝大多数的体检都是通用性的或程式化的套餐,检查的针对性并不强,早筛的渗透率还有待提高。 而改变这种局面需要两个条件发生变化:价格和筛查的必要性。成本和价格方面,上文已提到壹基因在这方面的突破和领先。在筛查的必要性方面,行业已经并正在做大量的工作。诺辉面向体检中心和保险机构的渠道策略也可证明,依托体检中心和保险公司坚实的客户基础和大量的销售人员,可以快速提升B端和C端对早筛产品的认知和认可。 不过这些本质上还属于销售端的工作,而技术端壹基因也相应地给出了方案,开发了对几乎全部健康人群都适用的——基于遗传易感基因的防癌风险排查。采用高密度基因芯片分型和NGS检测技术,检测中国人群特异性的疾病相关遗传/易感基因位点,全面解读个体基因中和癌症相关的基因信息,排查各癌种的遗传易感风险,以促进实现全面普查和重点针对。 写在文末 早筛行业无疑有巨大潜力,然而相对的是现在渗透率还较低,在行业想方设法突破之际,惊喜地发现了壹基因独辟蹊径之举。早筛事业在滚滚前进,低渗透率是表象,健康中国2030之下,大众防癌意识必然提高,也必将加速价格降低和筛查普及的步伐。 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类型的早筛产品进入市场,更强的技术平台,更成熟的商业模式被市场广泛认可,早筛衔接治疗干预、治未病落地盛行的健康中国必将实现。 参考资料: 1.壹基因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