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最新上市动态,其中一天内更新高达237家企业IPO中止,从提交状态来看,中止原因皆因IPO申请文件中记录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IPO申请文件中财务资料的有效期提交时限也十分关键,但大批企业同时被中止也引发业内热议! 其中就包含数十家大热门医疗器械企业(含IVD企业)IPO被中止,其上市动态颇受关注。
中止的械企包含:四川锦江电子、山东威高血液净化、艾柯医疗、北芯生命、键嘉医疗、江苏风和医疗、健尔康、赛诺威盛、山东百多安等多家医疗器械企业,甚至还包含了部分医疗器械上游企业,例如深圳垦拓流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止的IVD企业包含:深圳市爱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达科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英科新创(厦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微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景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熙华检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IVD企业。 部分中止械企动态截图 缘何同时中止? 据业内专家分析,因财报更新中止审核是常见的情况,补充全年财报及一季度财报后审核就会恢复正常。 “到了3月31日,在季度末,大批IPO项目财务数据到期,因此财务数据更新申请中止属于正常情况。”北京一名投行人士也同样指出。 从交易所规则看,招股说明书的有效期通常为6个月,在这个时间段未完成上市流程的,需要进行补充更新。
《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中明确,招股说明书的有效期为6个月,自公开发行前最后一次签署之日起算。发行人应当使用有效期内的招股说明书完成本次发行。招股说明书中引用的财务报表在其最近一期截止日后6个月内有效。特别情况下发行人可以申请适当延长,延长至多不超过3个月。财务报表应当以年度末、半年度末或者季度末为截止日。 综述,若企业在经营层面未出现重大变故,通常不会对IPO流程构成显著影响。后续,公司需暂停IPO相关的财务报告提交及审核工作,编制复核报告并提出专业意见,随后向交易所或证监会递交复核申请。待监管机构完成审核后,IPO审核流程将恢复正常。只是,IPO流程的中止不可避免地会对公司的整体上市进度产生一定影响。 小心“中止”变“终止”! 有业内资深专家表示,这批中止企业中也不能排除会彻底终止的可能性,有部分财报表现不佳,或出现大幅下滑及亏损的情况,有企业可能会继续延迟提交最新财报报告,如未能在规定期限范围内提交财报,他们可能会选择等待三个月的更新周期过了或者主动撤销IPO。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也指出,近年来保持IPO常态化的同时,也对上市公司信披质量和资产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更广泛的背景来看,监管部门也在加强IPO审核监管,严把IPO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例如,证监会发布实施《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修订实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监管规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进一步加码IPO审核。这些措施可能导至一些企业在IPO过程中遇到困难,从而影响审核进度。 也有专家表示,此次是证监会大举出清淤积多年的IPO问题连根拔起的信号,随着审批制度的改变,或许意味着中国股市也将迎来变革。 上市数量骤减,IPO政策趋严? 从数据来看,其中从2021年以来科创板新增31家,港交所新增22家。据众成数科(JOINCHAIN)统计,截至2023年12月31日,国内医疗器械的上市企业共有172家,近几年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2022年医疗器械领域上市企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中2021年新增上市械企38家,2022年新增上市械企26家,然而到23年仅新增6家,分别为:上交所科创板(西山科技、C安杰思),深交所创业板(戴尔佳,港通医疗),港交所主板(艾迪康控股),北交所(锦波生物),较2022年新增IPO企业数量降低76.92%。
2018-2023年新增医疗器械上市企业数量(单位:家) 数据来源:MDCLOUD(医械数据云) 而在IVD领域,有数据统计,2019-2022年,IVD行业30余相关企业上市。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有3家IVD企业获批上市;2020年9家;2021年18家上市;2022年有7家上市。而2023年仅有一家艾迪康港股IPO上市,A股一家上市IVD企业都没有。2023年初至今终止IPO的IVD相关企业则有9家,还有1家退市。 而在2023年退市的医疗器械企业中,凯实生物、瑞博奥、硕华生命、中翰盛泰、荣盛生物、联川生物、致善生物、全式金生物、上海捍宇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大多数为IVD企业。 随着医疗器械大批IPO中止潮,给越来越多准备上市的医疗器械企业带去审核趋严的紧迫感,此外政策制度的进一步缩紧,也让更多械企开始审视当前的行业发展环境: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