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来“锚定价值”的,对大家是好事吗? 今年的迎财神和情人节撞车了,想必财神也得过节,所以略迟了会。 美国当地时间2月15日,它来了,带着2.54亿美元向着Freenome走来了。 在距离上一次融资两年后,Freenome终于等来自己的财神。 至此,Freenome累计融资13.5亿美元,接近百亿人民币(97亿+),这是什么概念? 老规矩,我们从三个角度来看看这笔融资
PS: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受限于自身的视野、阅历及认知,欢迎探讨。文中引用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 01 “不一般”的金主 这一次的领投方是一家巨无霸药厂:罗氏。 往前推一点,罗氏一直算是Freenome的坚定支持者,参与了B轮开始的所有融资,并且在两年前刚刚领投了2.9亿美元。 事实上药厂投资肿瘤早筛企业并不稀奇,比如我们的老朋友Grail就先后接受了BMS和Johnson&Johnson的投资。 这个投资逻辑大概是商业利益抉择下的“双向奔赴”:
关于这二点可以看看这篇:早筛能消灭癌症吗:一次横跨15年的推演 从成立至今,光公开信息,Freenome已经融资超过13.5亿美元,接近百亿人民币。如果放眼全球,这个吸金能力倒也没有特别夸张 ——我的意思是,和Grail比还差了点意思——在2020年,Grail在一级市场的累计融资金额就已经到了20亿美元。 但和其他的玩家比,这已经是相当炸裂的存在了。 所以,Freenome有啥魅力? 02 “不一样”的多组学 与专情于cfDNA甲基化的Grail不同,Freenome走的是多组学的路子。 其理由看上去也很充分: 肿瘤有100多种类型,而每种肿瘤都有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肿瘤其能被检测的生物信号强度各有差异,比如早期可能信号更强的是来自肿瘤微环境的非肿瘤衍生信号(non-tumor-derived signals),而晚期则是肿瘤衍生信号(tumor-derived signals)。 那么显然并不能用一种标志物覆盖全阶段筛查,最好的方式当然是:全都做。 目前基于这个技术平台,已经有四大临床试验在进行中,单癌种做了肺癌、肠癌,当然也包括了最时髦的多癌种。 总人数八万多人,那是挺花钱的。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Freenome此次融资提到了它会用这个多组学技术来做MRD的探索,巧合的是前段时间Grail也在用Galleri的技术“下放”去做MRD。 看来利用肿瘤早筛技术的“技术下探”去做MRD似乎是一个趋势。 虽然tumor-agnostic路线并不好走,比如Guardant Health最近在ASCO GI上的失利,可以看看这篇:MRD的“爆款之路”:失意的ASCO,补刀的NCCN。 但如果真的能够一个技术平台一鱼两吃——覆盖MRD和肿瘤早筛两大应用场景,从研发投入上来说来倒确实是性价比极佳。 03 “不难”的融资 《飞驰人生2》里面有两台山寨老头乐,厂长说这个起名符合了大众的现状: 旱的旱死和涝的涝死。 Freenome这次2.54亿美元的融资额虽然比Grail是差了点意思,但也足够国内的玩家们口水流一地了。 之前我们在分析Grail被出售的可能性时,提到一个观点叫——定价标准。
此次Freenome相当于给了另一个定价标准: 一家技术新颖(意思就是尚未得到靠谱验证)、做事扎实、前景可期的早筛公司也许可以值多少钱。 有标准当然是好事情,大家都可以有个参照。 那么,在大家把PPT展示给投资方之前,剩下的唯一问题是: 你比他好,还是比他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