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投融动态 查看内容

IVD投融资2023年度复盘分析

2024-1-23 14:58|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1486| 评论: 0|来源: 川越周期

摘要: 2023年全年IVD一级市场股权融资次数为91起


作者:陈川、作者机构:歌路资本




2023年,IVD经历了史上最艰难的寒冬,正如上述关键词所示。笔者从投融资的角度尝试分析一下IVD的2023年度情况,看看IVD各个子赛道的情况,是否真的寒冬,还是有一批投资人在偷偷抄底?是受到政策影响导至的寒冬,还是主观上焦虑传导所导至的寒冬?希望能够引起讨论,共同交流学习。


2023年全年IVD一级市场股权融资次数为91起,相比2022年的143起,下降了59%。


黑话解析:由于一级市场披露数据模糊性,我们把“亿元、超亿元、数亿元”等描述的归类为【1亿元以上】档;把”近亿元“描述归类为【5000万到1亿元】档;把”千万级、数千万、近千万“等描述归类为【5000万以下】档。

分析这两年的融资金额发现,尽管2023年【未披露】这一档占比较高,可能影响分析结果,但也肉眼可见【1亿元以上】这一档的数量显著减少,从2022年的32%下降到2023年的15%。可见投资机构还在出手,但是数量和金额都下降明显,投资机构愈发谨慎。


同时,从投资方的列表中,也看到了国资参与度的增加,由2022年的14起到2023年的25起,国资主导和参与的占比从2022年的10%提升到了2023年35%。

综上数据分析结果,和我们在2023年的实际感受很接近:IVD融资数量腰斩,投资机构出手次数和金额都显著下降,国资参与度显著提升。


1、具体赛道分析
2023
IVD年度复盘


按照企业所在的技术平台或热门关键词,分为若干赛道进行统计。排在前二的分子平台、组学赛道为合并统计。色谱、质谱细分赛道统计的仪器企业以“是否开发临床产品”为入选标准,和生命科学仪器统计角度不同,因此该子赛道企业数量偏少。本文章主要复盘讨论一些融资数量较多的、有代表性的赛道。




1.1
测序仪——为2023年最热赛道

测序仪当之无愧2023年最热门赛道,单个子赛道融资数量远超其他,融资金额也远超其他,过亿融资的就有3家企业。


测序行业的发展从2014年开始,从测序服务商企业的融资起步,到2020年的巅峰,迅速推动了整体临床测序业务的普及,时至今日,临床对于测序的认可度已经很高。在这场游戏里,经常是一开始美国公司开发上游工具,做出来后,中国公司引入做服务,做临床转化。曾经,上游美国厂家控制定价权,而国内临床客户付费能力有限,留给中间服务商的利润空间非常小。近年,游戏里的玩家开始醒悟,逐步砍掉不盈利的低质量业务,投资机构陆续往测序仪器布局,特别看到产业资本的参与度很高,2023年地方国资也在参与,共同继续推动测序仪器的进口替代。所以在2023年这样的IVD极寒之年,依然能有这样的投资成绩。


个人观点,预计2024年该赛道热度依旧,入院场景提出了更高的自动化、小型化、中低通量的需求(例如测序的POCT化),各组学的发展也提升了测序的市场规模,该赛道还会有新名字出现,最终测序仪会希望像PCR一样普及。




1.2
单细胞、代谢组、蛋白组、空间组等临床应用开发和服务商

该赛道融资企业13家,但是融资金额偏低,没有过亿元融资的企业。这批组学的发展是从单细胞组学开始,到蛋白组学,再到近两年的空间多组学,是美国科研界近年力推,国内发paper必备工具。


个人观点,曾经以为制约这个赛道市场规模增长的,是“临床应用的拓展”太慢,曾经认为不做临床就没前途, 现在也在反思

1)临床转化没有那么快,找panel、报证、推指南、推物价都需要很长时间,基因测序的相关应用的推动花了这么多年和那么多钱,如果是伴随诊断的话,最终还是要和治疗方案挂钩。如果临床转化的试剂盒收费偏低呢,又要反过来寻找成本足够低的国产仪器。所以临床转化注定不是一个基金的一个投资周期内能实现的。

2)一定要做临床转化才有前途吗?科研服务、药企服务就不行吗?不做拔苗助长的事,慢慢耕耘,如果融不到钱,那就靠着利润一点点反哺研发,先推出国产化的仪器、试剂和耗材,然后一点点攻克临床应用。不要着急,壁垒是靠时间积累出来的。多了解客户需求,多开发几种工具,总有一个能转化临床,带来爆炸性收入。


当然,如果一定要投能临床转化的生命科学工具,那我也尝试总结一下发展规律:

一阶段:临床应用寻找,耗时不等。最好是有对应药物或干预手段(手术等),才能算刚性需求,做到“我有病,你有药”(刚需),检测费用比干预手段(药)便宜,吃错药的后果比较大(进一步刚需)。一般从LDT起步。比如肿瘤NGS、临床质谱的早期发展。这个阶段的投资,至少在2023年不受欢迎,一般要做好持久仗的准备。企业最好有自身造血能力,等待时机。

二阶段:试剂盒的开发、优化、注册,耗时3-5年。区分不同样本类型,如血液、尿液、粪便、石蜡切片等。对应了试剂盒不同的开发难度。往往血检更难,比如肠癌、AD的检测。这个阶段的投资,往往是拿证的前3名能拿到最多的钱。但是也有例外,就算投资了拿证第一名,但是临床反馈不好,也会扑街,考验投资人DD和运气的时刻到了。

三阶段:国产仪器的突破,入院适配(降成本、适配通量、自动化、设备占地等)。耗时5-6年。也就是说临床应用先行,仪器国产化排后,顺序错了话,就要有较长等待期。典型如PCR的发展,基本完成了三阶段。测序仪和质谱设备,还在攻克中。一般也会经历贴牌、组装、核心部件自研的三个过程。投资人还是喜欢投资这个阶段的,毕竟经历了一二阶段,市场已经非常明确,不需要过多预判,只需要被投企业把仪器做好。尤其一些靠着二阶段发家的上市公司,回过头来开始布局仪器,典型如测序仪。

四阶段:国产仪器+试剂盒+指南推荐+清晰的干预手段。到这个阶段,企业基本也是上市公司了,也开始开拓海外市场了。


前三个阶段也可能并行发展,每个阶段都可能各领风骚数年,也能在风口上拿到融资。有的只做试剂盒,产品全,试剂盒优化的好,随着药物一起起飞,直接做到上市,如肿瘤伴随PCR的艾德;有的做LDT起家,做的连续亏损,比如各类测序服务,这类企业要想翻身,只能在IVD试剂盒和独家仪器方面下功夫;有的做仪器,但是没试剂盒,一旦是走入院路线,利润率就很低,所以仪器企业必须要开发自己的试剂盒;所以,投资收益和确定性比较高的阶段是:干预手段已经明确(药上市前后)+试剂盒已经优化好(准确、样本类型通用性强)+高壁垒的国产仪器突破在即。




1.3
单分子免疫


单分子免疫赛道2023年有2家公司获得融资,我们在前面多组学赛道已经总结了一些规律,独把单分子免疫赛道拿出来写,是因为非常有代表性。


按照我前面写的三阶段来判断:

一阶段(完成摸索):单分子免疫的临床应用很明确,基本都是做阿兹海默的诊断为主。AD检测发展好几年了,之前比较缓慢,是因为药物发展非常缓慢。2023年下半年又开始有热度,确实和药物的进度有关。业内预计未来三年 ,AD药的获批还有3-5家。同时全球老龄化加速,未来海外市场也有想象空间。所以投资人的心态,经历了观望,到开始愿意出手。

二阶段(进展中):试剂盒。国内阿兹海默诊断试剂盒已有不少获批,未见爆款,单分子免疫在血检方面有灵敏度优势。

三阶段(进展中):国产化适配临床的仪器。国内若干企业已经开始突破仪器端,单分子的方法学路径也有很多种。AD检测需要灵敏度更高的平台,灵敏度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检测稳定性等。所以国内企业还在不断地工艺优化。

典型利好消息(药物进度、有效的药物):

2023年7月17日,礼来公布了阿尔茨海默病候选药物Donanemab的3期临床试验数据,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该药物实现了35%的认知衰退缓解,患者进入疾病下一阶段的风险下降了39%。礼来公司表示,该药物有望在2024年上半年获批上市。

根据以上判断,我认为该赛道会跑步进入四阶段

国产仪器+试剂盒+指南推荐+清晰的干预手段”。




1.4
气液相、质谱仪器和临床试剂盒


该赛道获得融资的企业有5家,融资金额猜测都在千万级(有两家未披露),轮次也偏早期,看得出投资人出手很谨慎。如临床质谱赛道,临床应用是清晰的,融资也火过几年了,2023年的关注点主要是突破仪器国产化。




1.5
流式

流式赛道,每年都有企业获得融资,2023年寒冬之下还能有3家获得融资,1家过亿元融资,值得拿出单独聊聊。


流式也是典型的从科研到临床转化的赛道,科研端的细胞流式仪器很多,分选、光谱、质谱、成像等;临床转化方面细胞流式主要应用于白血病、淋巴瘤分型、微小残留检测、淋巴亚群检测分析;流式荧光主要应用于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物、自免、过敏原等。


本赛道仪器研发难度大,除了激光、探测器等核心部件,还有自动化、稳定性、可维护性,软件友好性等方面需要突破。试剂方面也有抗体、微球、染料等,需要在批间差、稳定性上有所突破。曾经仪器以进口为主,临床推进也比较缓慢,现在国产仪器和上游均在陆续突破,带来了流式下沉市场和新应用(细胞因子、自免/过敏等)的机会。


个人观点,有这样的融资成绩,除了该赛道本身有机会,还可能因为临床产品离集采远(比如过敏不是常规检测,也不在DRG范围),同时获得融资的企业自身有收入(符合2023主旋律)。




1.6
化学发光及免疫平台

该赛道有5家企业获得融资,没有融资过亿的。“发光&免疫”是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的内卷赛道,在2023年的寒冬下有这样的融资成绩,已经实属不易。


可以观察到一些“扎堆”的应用方向——自免/过敏。联系前面的流式赛道提到的新应用,看来已经有一部分投资人看好“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市场。




1.7
上游


上游抗体和酶制剂,2023年拿到融资的企业有4家抗体公司和2家酶公司,在整个市场都在看中后期项目的时候,这个赛道的投资都偏早期,是值得思考的。也许是因为这个领域相对容易产生现金流,所以即使早期,也算是有收入的项目,符合2023投资主旋律?笔者并没找到规律和原因。




上游新材料、零部件、耗材、CDMO方向,2023年拿到融资的企业有9家,其中两家过亿。


以上数据,显示出投资人对上游的投资热情依旧,至少数量不少。两家融资过亿的企业,都是技术过硬,且不能完全算做IVD上游了,下游客户比较宽泛;其中垦拓还在积极出海,过硬技术 + 客户不单一 + 出海,三个强Buff叠加,造就了该子赛道最火热的项目,(笔者确实听闻投都投不进去了)




1.8
自动化


该赛道有4家获得融资,其中3家融资过亿,汇像融了1亿多(资本市场黑话解析:过亿约等于1亿多),奔曜融了2亿,瀚辰光翼融了3亿,没过亿的莱豪事是天使轮。这样的融资成绩,提现了投资人对自动化的持续看好,是阳光赛道。


三家融资过亿的企业,都不是纯做IVD业务的,瀚辰光翼从IVD转向了生物育种方向,体现了该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和嗅觉。IVD的自动化(如液体工作站)在2022年得到极大发展后,马上遭遇了2023年市场需求极速回落的过程,企业只有迅速察觉市场温度,多品类发展,或者调整估值预期,才能迎来融资的良机。




1.9
AI诊断


该赛道有4家获得融资,其中2家融资过亿,聚焦的方向相对集中,如生殖道检查、宫颈癌分析等。其实AI诊断的应用方向应该不少,投资人2023年的偏好集中,还是因为那个“有收入有利润”的年度主旋律,因此在AI上的投资,也大多是聚焦在前景明确、看得见的节省人工、有收入的类型。期待之后能看到本土的AI+多组学企业。




1.10
分子诊断赛道


分子诊断赛道的统计包含数字PCR、PCR、Crisper、恒温扩增、DNA甲基化、测序服务等企业,数量分布比较均匀。总体融资金额也不大,除了凡知医学的融资金额超亿元,其他企业都是在几千万级的融资。这份幸运清单里在IVD寒冬年拿到融资的企业,80%在2021年有过高光时刻,2023年超半数企业拿到的钱来自老股东和地方国资,所以说是幸运的。


把这个赛道放在最后分析,实在是因为心情很艰难。这赛道前两年有多火,2023年就有多冷,分子诊断赛道几乎可以看作2023年IVD行业的缩影:受到多方影响,【医疗反腐】影响了新产品入院和第三方收样业务的企业,【有疫情收入不能上市】影响了一批preIPO企业,【减持新规】影响了一批没利润的企业,【集采】造成市场规模缩水、市场格局重塑。


本期的IVD年度投融资复盘就到这里。


2024年的展望
 
抱团取暖 共熬寒冬


对未来的预判其实还挺难的,虽然老龄化成都和集采都向着90年代的日本靠拢,但和1990-2010年间的日本人口数量、风投支持、汇率等,都有不同。2023年投资的主旋律是“有收入有利润”,连一些美元早期投资机构都在转型看有收入的项目,笔者也一度焦虑这个行情可能会不利于本土创新发展。但复盘了寒冬年的IVD赛道后,总体感觉就没那么悲观了,整个市场只是在挤出泡沫,依然在支持【创新】和【多快好省】特点的企业,支持【商业化思维】的团队。


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企业,产品要适合中国市场,【多快好省】有成本优势。可能前两年支持原理机、样机的投资机构稍微多一点,2023年全面低风险偏好后,投资机构更多会关注落地情况、订单情况,对于“讲故事”不太感兴趣,没有泡沫空间。同时也对团队能力提出要求,要能感知市场风云变幻的嗅觉。并且,【创新】+【多快好省】才能顺利打开海外主流市场,未来【出海】也会成为一个投资逻辑。


以上数据统计来自网络搜索和企业工商变更信息,如有漏记,还请留言,会贴出留言用于勘误。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