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0周年京东6.18狂欢购物节之际,硅基仿生的动感血糖仪广告登陆全国分众电梯媒体,开启了大范围的品牌宣传行动。这是继硅基2022年和美年大健康合作布局体检市场,开发基于CGM的数字健康套餐之后,再一次点燃市场扩展之路,正形成由点及面的宣传攻势。 来源:品牌南门 去年,硅基仿生实现资本市场二级跳,年内成功实现两次共达10亿的融资,资本对其青睐度刷新一个档次。这既是对其硬核技术的肯定,又是硅基决胜于国内垄断的突破,保持同行领先的关键节点,现今在技术上实现赶超,而成本价格上则需尽快跟上脚步,才能有效“震慑”进口品牌的反攻。 因此,此举规模化的品牌广告,有一定的里程碑意义,销量若能够带动起来,成本得到摊分,形成正循环;若硅基仿生能挺住第一个阵地,待国产之秀三诺、微泰、美奇、万孚、鱼跃等纷纷赶上,那么CGM品牌将逐步有序替代进口品牌。 硅基的成长背景 根据IDF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为1.4亿人,是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2011~2021年增幅达56%,预计将保继续速增长。传递到CGM业务市场上,国内由2015年的878万美元增至2020年的1亿美元,2015~2020年复合增长率为73.2%,预计到2030年将达26亿美元,而无情的现实是当前市场由进口品牌雅培瞬感占大头,约78%的市场份额,美敦力约占11%,剩余的还要国产企业去竞相角逐。 不过国内的格局,是由国际整个背景促成的,有一定的历史关联性。CGM市场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以2020年为例,雅培、德康、美敦力的全球连续血糖监测市场份额分别为46%、34%、19%,高度集中。 当这个局面波及到国内市场时,才激发上述这些国产企业的觉醒,于是有了2021年多款CGM问世,在这一年,硅基、微泰先后获批CGM产品;2023年三诺爱看CGM也上市,鱼跃医疗等企业也快速布局,等等。硅基则以其片上系统芯片自主研发技术、高精度传感器工艺技术以及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技术,抢过了风头。并且硅基的传感技术将不仅限于CGM,后续在可穿戴医疗设备有着不可预估的应用潜力。 有了广阔的增量和存量市场之后,另外一个看点就是当前CGM在国内的渗透率并不高。在最早发展的美国市场,CGM的渗透率大约46%,欧洲也有20%左右,而国内使用渗透率尚不足5%,巨大的差距,意味着巨大的成长空间,这或许也能理解众多国产企业加快步伐进入赛道。 硅基仿生是在2015年深圳成立,次年就着手研究布局CGM,从传感器入手至2021年成功上市,历经5年着实不易。相应地,所酝造的技术含量也较高,硅基动感CGM的MARD为8.83%,目前只有少数能做到低于10%的水平。雅培瞬感2的MARD值为9.3%,德康的G6为9.0%,至少这些“霸占”多年国内市场的抢手品在技术上被超越了。 硅基祭出的是一种技术代表,体现了CGM这条赛道上的国产力量,事实上像三诺、九诺、鱼跃也有自己独特的市场优势。国产化道路的各个选手来势凶猛。 是否高枕无忧 CGM作为符合IVD概念里面的一个分支,本身也处在国产替代的高呼吁阶段。按上文的论述,既有背景,又有技术实力条件,甚至实现了部分超越:硅基动感血糖仪是实时更新血糖数据,并配有高、低血糖提醒功能,患者可以及时管理血糖,降低低血糖风险,免指血校准等多重优点。 那事实情况如何? 显然,我们通常在陈述过程容易静态化,尽管有市场的增量超预期和存量市场的有效转化期待,仍需动态看待对手的状态,国产企业间的实力虽然也有差距,但基本都在同一个级别内竞赛。但当我们在欣赏国产企业的进步时候,也不要轻视进口品牌的韧性和同步发展,比如雅培的三代产品。 CGM是一个大单品的大市场,雅培2021年Libre系列全球卖出37亿元美元,22年5月份,其推出的第三代Libre 3,在尺寸、用户体验、准确性上都达到了行业巅峰,MARD值为7.9%,而德康G7为8.2%。雅培Libre3不仅是全球尺寸最小的CGM,而且解决了前两代产品传感器的故障率高等问题。这对于国产21年的CGM产品的努力,多少有点一剑封喉的战争气息。 另外,前几代产品在部分指标和服务项目上确实逊于国产企业的强势产品,那么今后有没可能进口品牌在价格上做出了让步呢,要知道过去一段时间,进口品牌的好用是深入市场消费者的心,如果在价格上得到一些甜头,那么国产CGM将比较难过,档案这也是众多国产的共同问题。 这就直接打击国产的一个重要优势:便宜。如果在这方面被挤出,利润收不到,将对技术的更迭较为被动。以京东上的硅基仿生动感CGM450元,雅培瞬感传感器440元为例。两者差不太大的情况,雅培可以凭借生产规模,压低成本,从而实现价格的直接优势。这个迹象也在拼多多上得到印证。 种种迹象表面,CGM市场有竞争白热化的倾向,从各个企业积极挖人、布局来看,现在似乎在拼速度。 那怎么办? 年前,苹果宣布一款无创血糖监测产品,引来CGM众多兴趣者关注,给不明底层技术的群众带来焦虑。类似的新闻举不胜举,对CGM国产时代未老先“衰”其发展的消息也是此起彼伏。 笔者认为,无论最后成败如何,先站好队列,始终坚持CGM国产的春天,从主观能动性坚定看好。硅基仿生的CGM不就是在满大街的进口品牌夹缝出世嘛,现今的降价围堵,抑或是Libre 3等技术产品的二次封锁都是属于发展阶段的问题。即辩证看待事物发展的生命周期,这些属于过程。 投资者和企业要做的就是积极进取,做有意义的事情。总的说来,硅基仿生在CGM设备上取得了突破,也面临渠道和市场用户的接受度问题,但形势比人强,国内巨大的糖尿病患者基数,连续血糖监测行业必将爆发性增长,对硅基仿生这类的持续创新企业久逢甘露,只要利润/资本-技术更迭能够运转起来,发展问题就不大。 参考资料: 1.硅基仿生突破外资垄断,抢占连续血糖监测市场,MEMS,2023 2.硅基仿生IPO,血糖检测百亿赛道的新龙头?,公司研究室,2022 3.硅基仿生,打响CGM国产突围第一枪,品牌南门,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