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企业杂谈 查看内容

Element不想走illumina的“老路”

2023-5-22 16:39|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847| 评论: 0|来源: 基因江湖 | 作者:九哥的小九九

摘要: illumina遭遇多事之春夏秋冬,但对手们没闲着。



illumina遭遇多事之春夏秋冬,但对手们没闲着。


由众多illumina老兵们加盟的Element,从成立之初,就收获了大量的关注。


这是一家自带光环、拥有想象空间的企业。


光环和想象空间,不仅来源于创始团队与illumina的渊源、掌门人Molly He(何敏博士)的华人身份、成立5年吸金4亿美金的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其底层技术、产品端,屡屡谈及的通过更新测序环节的每一个技术元素,挑战测序领域中价格、质量、效率的“不可能三角”。


Element是否能给近来略显黯淡的测序市场增添一些新鲜的元素?


进一步地,是否会给国内新兴测序厂家带来一些冲击?


本文从Element几份公开采访出发,尝试做一些主观推演和回答。(既然是主观推断,就做好了被打脸的准备,请Element的朋友拍砖。)




01

Element在中国市场怎么做?



在去年121日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后,半年的时间,Element中国三剑客(总经理邱雅静、营销总监马熟军、商务拓展&市场总监胡芳芳)开始在不同的场合,高频阐述他们的理念、观点。这些理念与观点,与CEO Molly He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Element在中国市场将会怎么做?


按先例,无论是illumina还是LifeThermo),早期进入中国市场时,都是从单纯的仪器、试剂销售,过渡到更紧密地与国内中游应用厂家合作,进行OEM,然后由中游厂家再进行国内产品注册、销售、售后;


更简单地,类似一些其他生命科学类仪器厂家,寻求一个国内总代,把销售权与售后服务全权委托;


Element有不同的想法。


通过有限的几篇公开采访追踪,Element在中国市场最重要的行动方向:


“ 本土化落地 ”。


这听起来好像并不新鲜。


外资企业,尤其是诊断巨头们的中国本土化动作日益频繁、日渐深入。


如,罗氏诊断位于苏州的亚太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累计投资总额已达35亿人民币;西门子去年发布了全新“国智创新”中国本土化战略,宣布将通过"推动实现全产品线国产化"丹纳赫集团去年启动的本土化 4.0 战略,其诊断平台中国研发及制造基地即将建设完工;雅培、希森美康、奥森多等也积极推动中国本土化进程。


illumina亦然。


在继完成大中华区总部升级、分拨中心及备件中心投建以后,去年8月,illumina在上海正式启用在华首个生产制造基地,并计划未来五年逐步实现高端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全面本土化生产。


那么,Element的中国“本土化落地”的内涵是什么?


“把新技术/产品引入中国,在国内实现本土化测序产品的生产、深加工甚至研发,实现在中国制造或中国开发。”


具体如何做?有什么特别之处?


“在国内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把专利技术转让进来,和合作公司一起把这个市场拓展开、服务好,深挖更多的应用。”


“合作伙伴、专利转让、深挖应用、共拓市场”,这是Element本土化落地的框架措施。(至于具体措施,双方如何合作,是否成立合资公司,如何进行职能切割等未触及。)


所以,对于Element而言,并非简单地在国内卖几台设备,也并非简单地在国内组装、OEM,然后交由客户在现有平台上自行开发应用。某种意义上,Element寻求的是一种更深度、更定制化的合作,一种与具体应用关联更强的合作,一种以终为始、应用导向、设备真实能运转起来的合作


只有这样,才能让Molly的“让更好的技术得到充分的应用”这句话成为可能。




02 

为什么要寻求国内合作伙伴?


这是紧接着的一个问题。


既然要本土化落地,为什么不像前面提到的罗雅西贝等诊断巨头们直接在国内建厂、研发中心,而要以专利授权、联合开发的形式进行国内厂家的合作呢?


历次采访中未提及相关内容,笔者做一些可能性的推断:


“聚焦长处、控制风险”。


如何理解?


Element尚是一家成立不过5年的创业型公司,其团队擅长于上游测序底层技术的开发和产品化,而非广泛的中游应用市场。初入国内,也无任何市场基础。


如何打开国内市场?无论是自建本土化中心,还是铺设全国商业化队伍,都意味着长期的、高额的投入,这对于一家初创企业而言,财务负担过重,且结果不可预期。


那就不如聚焦自己技术与产品化的优势,选一家(或几家)深耕国内市场、了解客户需求、有成熟渠道资源、对测序技术有需求的企业进行合作。


此时,Element化身一个大合作体系下的研发与产品中心,通过这个体系进行技术或产品导入。(用时髦的话,叫“深度赋能”。)


投入较小,合作灵活,风险可控,这是一个相对轻资产、回报快速且稳定的模式,适合Element当下的发展阶段。


Molly的初心来讲,这也可能是一条更快地把好的技术带入中国的方式。



那么,哪些企业可能会有这样的合作需求呢?


作为基因\核酸检测的终极方案,基因测序是众多企业,特别是IVD企业在做技术产品延伸时的重要选择方向。这也是圣湘生物(入股真迈生物)、安图生物(投资梅丽科技)、中元汇吉、亚辉龙、万孚生物(投资普译生物)纷纷布局测序的主要原因。


所以,合作企业的画像,应是一家财力雄厚、市场运作成熟、且在整个技术体系中差了测序开发能力、心态开放的医疗类企业,正好补缺。


如这家企业通晓测序应用市场,了解当下测序应用市场的难点及痛点,对终端客户的需求理解深刻,应是更优的选项。这可大大减少合作双方的沟通障碍。


他会是谁?


静候佳音。





03

Element是这条鲶鱼吗?



在近来一次采访中,Element中国区总经理邱亚静女士把Element比作“一条鲶鱼,把整个测序市场搅和起来,带动上、下游的这些公司,让处于瓶颈期的整个测序市场出现一个新的场面。”


最著名的鲶鱼当属Tesla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Tesla之前,众多车企打着造新能源车的名号,几十万辆车不出场地,卸了轮子在停车场空转,骗取国家巨额补贴。当补贴退坡甚至停补,众多新能源车企一下子被打回原形。Telsa这条鲶鱼,搅动了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大大加速了优胜劣汰过程,让厂家回归自由市场竞争,靠真正的产品力说话。


Element有能力成为这条鲶鱼吗?


技术、产品端,Element确实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


最显著的特征:


以“批发”的价格做“零售”,同时能做到质量更好、效率更优。


Molly的说法,“现在的测序,就像去Costco买东西,你一定要买大包装,才能拿到更大的优惠。但对于很多实验室而言,他们并没有那么巨量的测序需求,但仍然想拿到最优惠的价格,同时保证最好的测序质量,靠批发是走不通的,而必然要依赖于核心技术的革新和进步。”


Element如何进行技术革新?


Molly说,“以提升信噪比为核心,开发了从核酸的建库,文库扩增、表面化学、核心测序的化学、光学系统,到测序平台软件、硬件的一整套系统(即重新打造测序环节的各个元素)”。


最终,体现在其AVITI 测序平台上,其可以做到Q4085%,成本低至$5/Gb(在规模化检测中,成本甚至可低至$2/Gb$200 WGS)。


这会对其他平台技术、产品,构成降维打击吗?


回答这个问题,事实上我们需要进一步追问:


  • 更高质量的Q40对于现有应用会带来多大获益?

  • 测序成本是当前测序应用市场的主要制约因素吗?

  • 更高质量、高低成本的测序技术,是否会开启新的应用?


即,


Element的测序方案是否会带来旧的/新的具体应用层面的全新突破?


(Me better的技术/产品,是否会带来better的应用?)


不同的观点间可以相互碰撞一下:


对于Q30Q40测序质量的提升,一般认为,这会有助于极微量、低频变异的检出,如复发监测中肿瘤微小病灶残留MRD的检测、肿瘤早筛等;


另一部分观点,从Q30Q40或许对具体应用的提升助益不大,关键的环节在于模板投入量、扩增错误等限制因素。(基因江湖围炉夜话曾对此话题有过讨论,也欢迎读者朋友给出自己意见)。


更低的测序成本,也确实会给中游服务厂家、或客户更多调整的空间,传导至终端应用市场服务价格的降低,从而提高应用的可及性;


另一部分观点,测序成本降低对于测序科研市场获益更明显(📎 科研市场价格战,一块钱有一块钱的欢喜),而NGS临检市场,大部分成本事实是销售流通成本,所以即使测序成本有较大降幅,商业模式不发生变化,应用市场仍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但无论如何,测序质量的提升、测序成本的下降,是实打实的真实进步,总是好的。至于能否带来应用层面的新的变化,创造新的应用场景,这并非测序仪制造企业一家之事,需要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各自贡献。我们以乐观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去持续跟进就好。


并且,笔者相信,只要量变到达一个临界点,应用层面的质变就会发生。




04

Element在中国市场的挑战



大胆谈几点:


  • 与国内合作方的合作落地的挑战


按访谈,Element的中国本土化落地,会涉及与合作方“专利转让、应用开发、共拓市场”等各个阶段的深度合作,这涉及两套体系的融合,国内、国外两套团队的协作。相较熟悉传统代理引进、OEM模式的国内公司而言,合作的难度不可谓不小。


在合作初期,切割好各自职能及利益分配,可能是关键问题。考验双方的智慧、诚意、开放心态。



  • 时间窗口


且不说illumina在国内市场十多年的耕耘,近年,国内厂家的蓬勃发展,以华大智造、真迈生物、齐碳科技、赛纳生物、赛陆医疗等十数家上游测序制造企业为代表,纷纷开始商业化进程;前面提到的圣湘、安图、中元、亚辉龙等也在纷纷布局。


国内测序产品的迭代升级也日益加快,在能用、够用的基础上,向好用进发;同时,国内厂家在国内市场的熟悉程度、灵活的商务政策、客户的支持力度等方面具有优势。众多领域的事实证明,一旦国产厂家突破了核心技术,国产替代就会成为主要趋势,内卷占坑抢市场就会成为主要行为


Element选择一条比直接仪器销售、或OEM更为耗时的路。好消息是,除了华大智造,其他同类企业尚在商业化早期,同样也需要接受市场一段时间的验证。


最坏的设想,最艰难的局面,在大部分有测序仪购置需求的客户都被占坑以后,基于Element合作开发的测序平台,能否再给这些客户一个强有力的购买理由?



  • 来自巨头生态系统的挑战


与所有新兴测序厂家一样,Element面临的不单纯是原有测序厂家的竞争,而是一套生态体系的竞争illumina的背后,有大量即时可用、成熟配套的分析软件,有实验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成熟供应商,有基于illumina平台注册报批的贝瑞、燃石、安诺等。MGI在做同样的工作。


这一点,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市场检验、时间沉淀。



但无论挑战如何,于颠覆illumina、无意与友商竞争的Element,已然成为illumina潜在的强劲对手,也成为国内众多新兴测序厂家的试金石。


大开脑洞一下,


对于Element而言,最好的方式,找到一个应用,一个在Element测序平台上表现优秀、而其他测序平台无法满足(或精度、或成本等)的应用,即在其他平台“不可能的三角”,找到某一具体应用的可行性,那将无往不胜。


这个应用何时到来?


我们期待这群测序老兵的再出发,给出答案。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