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市场观察 查看内容

外泌体行业分析报告

2022-10-9 14:13|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2007| 评论: 0|来源: 泰山汇资本

摘要: 旨在对外泌体的发展趋势和资本关注情况做研究分析。




 目录

上下滚动查看目录


1

摘要

2

创新药

2.1  行业规模

2.2  行业现状

2.3  行业特点

2.4  发展趋势

3

外泌体

3.1  外泌体简介

3.2  研发情况

3.3  全球企业竞争发展格局

3.4  中国企业竞争发展格局

3.5  外泌体临床研发难点

3.5.1  天然外泌体药代动力学检测困难

3.5.2  外泌体药物相关标准不完善

3.5.3  缺乏权威第三方检测专业机构

4

外泌体平台技术

4.1  外泌体分泌诱导技术

4.2  外泌体分离纯化技术

4.3  工程化外泌体

4.4  外泌体载药

5

研发现状

5.1  研究进展

5.2  外泌体选择

5.3  外泌体开发策略

6

外泌体相关企业融资情况概览

6.1  行业内公司估值

6.2  相关公司介绍

6.2.1  北京恩泽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6.2.2  苏州唯思尔康科技有限公司

6.2.3  南京艾尔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6.2.4  北京呈诺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6.2.5  武汉睿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6.2.6  浙江霍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6.2.7  国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7

泰山汇观点




摘要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能被机体内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微小囊泡,具有脂质双层膜,直径大约为30-150nm,是纯天然的纳米颗粒。2013年美国科学家JamesE.Rothman、RandyW.Schekman及德国科学家ThomasC.Südho,因发现并阐释细胞囊泡运输系统及其调控机制,共同获得201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外泌体开始引发学术和产业界关注。

外泌体特殊的结构、多样且大量的活性生物分子和天然形成机制,决定了其多元化的临床价值。因此,外泌体在肿瘤治疗、细胞替代治疗、再生医学、药物载体、科研模型等方面显示了巨大应用潜力。

“十四五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要推动医药工业创新转型,加大对医药创新企业的支持和帮助。随着我国加入国际ICH、MAH和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创新药政策以及资本的助力,国产创新药产业进入了快车道,外泌体载药和利用外泌体技术诊断和治疗的企业数量在爆发性增长。本文内容包括创新药领域概况、外泌体及其平台技术、研发现状和行业内公司融资情况,旨在对外泌体的发展趋势和资本关注情况做研究分析。



PART.01

创新药


NO.1

行业规模


2021年中国三大终端药品销售额达17747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1310亿元,同比增长7.97%。

图1:2014-2021年中国三大终端药品销售总额统计

资料来源:米内网,泰山汇整理


我国医药市场长期以仿制药和专利过期原研药为主,而创新药则长期处于研发投入少、获批上市品类少、销售基数低的状况,因此随着2015年医改后各类创新药持续获批,带来营收持续增长。

图2:2018-2020中国医院渠道药品结构

资料来源:IQVIA,泰山汇整理


2020年国内市场创新药占比已经从2018年的5%提升至8%,但原研药整体销售占比不足30%;而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原研药销售占比超过了50%,其中美国更是接近80%。

图3:2009-2017美国药品结构

资料来源:Frost&Sullivan、IQVIA  泰山汇整理


从国内医改后获批的国产一类新药来看,2021年销售额已经达到263.2亿元,同比增长52.5%,更是2017年该类新药销售额的1133倍。

图4:2016年后获批的国产1类新药销售额

资料来源:Insight数据库、米内网,泰山汇整理


NO.2

行业现状


2015年后,随着加入国际ICH、MAH、优先审评等一系列国内新药审评政策的逐步落地和资本的推动,国产创新药研发进入快车道。国产创新药临床申请数逐年增高,2021国产创新药IND数量同比增长104%。

图5:2016-2021创新药IND数量

资料来源:Insight数据库, 泰山汇整理


同时,国产创新药也进入上市收获期,2021年国产创新药(不含中药、疫苗)共上市44个,同比增长175.0%。2021年获批的国产创新药总数已经超过前五年的总和。具体来说,2021年获批上市国产1类新药共32个,同比增长128.6%,2类新药12个,同比增长500.0%。

2022年1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化》。提出“十四五”期间推动医药工业创新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也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创新药的发展方向。

创新药领域,“十四五”医药工业规化中,重点关注创新驱动转型、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我国创新药行业现存的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医创新体制机制待完善;产业生态未形成,产业集中度不高等问题着重强调,引导生物和化学创新药向临床急缺的、新靶点、新机制、新技术等方向研发。

图6:2016-2021国产创新药上市情况

资料来源:Insight数据库,泰山汇整理


NO.3

 行业特点


创新药的行业特点是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高回报。


(一)药物研发流程

药物研发遵循一个经典过程,包括靶点验证、化合物筛选、药物优化、临床前疗效和毒性测试、临床I期试验(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II期试验(在小量患者群体中试验剂量/疗效/毒性),以及III期试验(在大量患者群体中试验剂量/疗效/毒性),最后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上市使用。


(二)药物研发成功率

过去十年,药物开发项目从1期临床到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的成功率平均为7.9%,所需要的时间平均为10.5年。数据由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物技术行业组织之一BIO(Biotechnology Innovation Organization)、Informa PharmaIntelligence、QLS联合发布,研究数据涵盖了过去十年(2011年-2020年)在9704个药物临床开发项目中发生的12728个处于过渡阶段的项目,这些研究涉及1779家公司。

1期临床到2期临床的成功率为52.0%(n=4414),相对较高,原因之一是该阶段主要测试药物的安全性,不依赖于候选药物的有效性。与以往药物开发阶段转化成功率的研究一致,2期临床到3期临床的成功率在四个阶段中最低,为28.9%(n=4933),这是因为2期临床不仅是首次在人体中进行概念性验证试验,也是决定临床试验是否继续的关键节点。3期临床到提交新药上市申请(NDA)/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的成功率为57.8%(n=1928)。在四个开发阶段中,转化成功率最高的是从递交NDA/BLA到获得FDA批准的阶段,为90.6%(n=1453)。

图7:各临床阶段研发成功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泰山汇整理


(三)药物研发周期

药物从1期临床到最后获得监管批准平均需要10.5年。其中,1期临床到2期临床平均需要2.3年,2期临床到3期临床平均需要3.6年,3期临床到递交上市申请平均需要3.3年,递交上市申请到获得批准平均需要1.3年。

从2011年至2021年的10年时间里,恒瑞一共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0款新药的上市批准。其中8款可查询到首次获批前研发费用投入,每款平均研发费用大约在3亿元人民币左右。由于原创性、创新性更高,全球药企研发出1个新药实际花费为8.73亿美金。

图8:各临床阶段研发时间周期(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泰山汇整理


NO.4

发展趋势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