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打招呼是“吃了吗”,现在打招呼是“捅了吗”。虽是一句玩笑话,但也道尽近年来疫情下的现状。 伴随着各地疫情得到控制,两个新词逐渐走入我们视线。一是常态化核酸检测,二是15分钟核酸服务圈。这两个词的核心在于加大检测频率,降低群众检测难度。有了这样的基调,它背后所带来的商机自然被赋予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作为实施这两条政策关键的核酸采样亭,近来的曝光量可谓惊人。一些媒体动辄就是千亿市场,风口中的蓝海,甚至还出现了核酸采样亭概念股。到底这个占地不过几个平方的小亭能否撑起这个市场规模呢? “15分钟核酸服务圈”引发狂欢 2022年4月5日,深圳市宣布居民出入公共场合和搭乘公共交通须出示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开始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深圳采样“全域封控”+ 3轮全面核酸筛查,应对疫情扩散的情形。 2022年4月上中旬杭州一直有零星病例出现,到4月21日单日新增35例,杭州市迅速对拱墅区进行封控,并于开始在全市范围实施常态化48小时核酸检测,在疫情开始迅速发酵的时期及时控制住。 此后,在无锡、福州和绍兴等地,在出现零星病例的情况下,即开始进行大范围预防式常态化核酸检测,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疫情也未出现进一步的扩散。 得益于这些成功的防控案例,才有了“常态化核酸检测”辅以“15分钟核酸服务圈”的防控模式。自4月份以来,国内已有超过15个城市宣布常态化核酸检测,常被使用的频次为每周、每3天或每48小时检测。 核酸采样亭构建15分钟核酸服务圈 图源新华社 为满足居民的检测需求,五一前后,全国各地的核酸检测亭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国内多个城市已提出构建“15分钟核酸采样服务圈”的目标。目前包括上海、太原、北京、临沂、杭州、无锡、武汉等大中城市都进行建设并投入使用。 5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提升监测预警灵敏性,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这是在国家层面首次提出构建15分钟核酸“采样圈”。 正是有了国家层面的背书,彻底引爆了这个非常细分的领域。 需求端: 核酸采样亭的市场有多大? 15分钟核酸“采样圈”究竟能带来多大的市场呢?我们可以简单地算一笔账。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人员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的表示,采样点的设置布局要综合人口数量、地理交通以及核酸检测机构的布局,可以参考每2000~3000人来设置一个采样点。 以上海市2488万常住人口来计算,核酸采样点的理论需求约在8300个~12500个之间。 尽管目前核酸采样亭的布置还没有一个全国标准,但江苏无锡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采样小屋管理规范》地方性标准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据此标准,除了常规布置外,还需在客运站、高铁站、飞机场、港口码头、交通卡口、旅游景区和大型企业等重点场所适当加大布置密度。 据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00场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消息,上海目前已经设置完成了约1.5万个采样点位,也就是说实际布置数量在理论数字基础上增加了约20%。 同样的计算方式,我们能算得一个大概核酸采样亭的市场规模。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国内36个主要城市的常住人口总数约为2.95亿,按每2000~3000人一个“采样圈”的需求,那么可以得到国内36个主要城市的需求约为9.8万个~14.7万个。 参考上海的实际情况,我们将需求数量提高20%,即可获得全国采样点的需求在11.76万个~17.64万个。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国内城镇人已达9亿,但在主要城市之外的布置密度会相应降低,因此我们将按1:0.2的比例将这部分需求计算进去。
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最新评论相关分类图文热点 最新文章
关闭 官方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