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赛柏蓝器械 撰稿:秦酒 资金分配至五大医疗领域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分步有序下达2021年度卫生健康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300亿元,支持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构筑公卫防疫屏障,搭建便民就医平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公共卫生方面,直击公共卫生“主干薄弱”痼疾,推进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建设达标切线。 围绕新冠疫情防控暴露出的短板弱项,对照疾控机构建设标准,安排中央投资84.44亿元,支持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建设,提升省级、人口大市疾控中心检测和应急处置“一锤定音”能力,筑牢基层公共卫生防控“第一道关口”。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方面,安排中央投资85.3亿元,支持2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医院起步建设,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网格化布局,113个县级医院提标扩能,推动特大城市“瘦身健体”,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向群众身边延伸。 另外,聚焦“重点病种”突破,打造疑难病症诊治省域高地。针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肿瘤、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重点病种,安排中央投资40.15亿元,支持54个特色优势突出、医疗技术水平较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省部级医院,改善基础条件,加强科研创新,提升省域内相关专科综合诊治能力。 安排中央投资27.71亿元,支持省级妇科、儿科项目以及人口大市妇幼保健机构项目建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妇科、儿科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持续改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条件。 中医药方面,安排中央投资62.4亿元,支持14个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围绕名医、名方开展建设,31所重点中医医院开展传承创新能力建设,2个国家中医疫病救治基地带动提升区域内中医疫病防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放心用中药。 国家下发医疗设备配置任务 疫情反映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较多的成长空间,后疫情时代,我国医疗卫生体系迎来新的改革契机,医疗器械新的配置风口也顺应而至。 7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发布《“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文件提出,目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区域配置不均衡,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高。要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 建设足量的负压病房、可转换重症监护病区、可转换院(病)区,加强传染病解剖室、临床教学用房、应急物资储备空间等设施建设,配备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移动 CT、传染病隔离转移装置等医学设备,有条件的可以配备移动生物安全三级水平实验室、移动核酸检测实验室。 强化创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创伤复苏单元等设施建设,以及接受伤员通道、二次检伤分类区等院内场所改造提升。针对海(水)上、陆地、航空、雪域等场景需求,加强救援物资储备配送能力和专业设施设备建设,结合实际配置信息联通和指挥设备、移动手术室、移动 CT、直升机停机坪等。 在医院建设方面,要求加快未能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的市、县级医院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争实现每个地市都有三甲医院,服务人口超过 100 万的县有达到城市三级医院硬件设施和服务能力的县级医院。 推动临床科研成果转化,加快解决一批药品、医疗设备、疫苗、医学数据等领域“卡脖子”问题。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医学科研平台设施和装备水平。建设高水准、国际化、开放性的药物、医疗器械装备、疫苗等临床科研转化平台和创新技术孵化基地。 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