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正式敲钟上市(股票代码:688690)。纳微科技本次A股公开发行的股份数4400万股,发行价格为8.07元/股,开盘价93.00元/股,昨日最高价120.90元/股,最低88.99元/股,收盘价110.88元/股,成交量2854万股,成交额27.01亿元。上市首日,纳微科技盘中涨幅一度接近1400%,当之无愧是科创板开市以来最牛新股,刷新科创板首日涨幅纪录。 那么,纳微科技到底是“何方神圣”? 资料显示,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07年,是一家专门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规模化生产、销售及应用服务,为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客户提供核心微球材料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 微球是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高分子材料中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球形或类球形,一般制备成混悬剂或口服用。微球粒径范围一般为1~500um,小的可以是几纳米,大的可达800um,其中粒径小于500nm的,通常又称为纳米球或纳米粒。毫不起眼的微球在多个应用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微球,疾病诊断、环境监测、生物制药、食品安全检测等多行业都将陷入窘境。《科技日报》还曾把微球列为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 公司专有技术可以对微球材料组成、粒径大小及分布、结构形貌、孔径大小及其分布、表面修饰和功能基团等进行精准调控。纳微科技是目前世界上极少数可以同时大规模生产超纯硅胶、杂化硅胶、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为基质的单分散色谱填料的公司。产品涵盖了正相、反相、HILIC、手性、体积排阻、离子交换、亲和、混合模式及定制化的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可以满足有机化药、手性药物、天然药物、抗生素、胰岛素、多肽、蛋白、抗体、核苷酸、疫苗、病毒等分离纯化的广泛要求。公司高性能色谱填料产品已被广泛地用于国内制药企业,并大规模出口到欧、美、日、韩等国家,成为世界色谱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纳微科技董事长江必旺曾向媒体表示,此前生物制药、液晶显示以及IVD领域所用微球基本依赖进口,并且几乎在每个细分领域都被极少数外国企业高度垄断。“如果没有微球,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一片药也无法制造出来,就连手机、电脑的显示屏也无法制造。此外,在核酸检测、体外诊断以及核电站水处理等领域所需的微球也都依赖进口,一旦进口渠道出现断供,这些产业都将面临巨大影响。” 纳微科技微球技术全球领跑,在微球粒径均一性制备和大规模生产两方面突破卡脖子技术壁垒,突破进口桎梏实现国产替代。纳微科技已经成功实现上百种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有效保障未来新增订单需求。 东吴证券最新研报表示,公司是国内纳米微球材料行业龙头,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几家可以同时规模化制备无机和有机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的公司之一。公司突破微球精准制备的技术难题,打破长期国外垄断的竞争格局,未来随下游生物制药市场的高景气度以及进口替代趋势,业绩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