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子诊断领域,近期颇具看点的产品便是安图生物近期获证的Automolec 1600和Automolec 3000,这两个产品一眼看上去还以为是一个高通量,一个低通量的设计,其实从技术路线上来看,差别还是挺大的。 Automolec 3000:这款产品应该是当前国产分子诊断一体机的巅峰水平了,不仅把核酸提取、纯化、扩增、检测集成到了一台机器上,还做到了“样本随来随检”。突破了以前高通量一体机只能按批量检测的限制,这种技术在分子诊断领域应用还是比较少见的,我以前也在豪洛捷的 Panther系统上见过。 Automolec 1600:这款机器主打的产品特性是小批量处理,与3000对比的话就少了一个前面提到的“随来随检”的功能,两者的检测通量是差不多的,都是200测试/8小时。因为使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所以我预估整体的设备成本和耗材成本是要低于3000的,也是主流的产品设计方案之一。 产品特性分析: Automolec 3000
Automolec 1600
技术实现路径分析: 1600这个机器属于中规中矩的一体机,但Automolec 3000所集成的黑科技还是不少的,所以接下来给大家分解一下3000的技术实现路径。 “样本随来随检”的技术实现:这个功能看似简单,但具体在实现起来就比较麻烦,因为要做到样本的随来随检,就必须实现单个提取和单个扩增的独立性,一般我们做高通量一体机,在提取方面多用96深孔板来做核酸的提取,包括PCR仪也是48或者96孔的设计,但是用了这种设计之后,所有的操作几乎都得是同步进行,比如说核酸提取一块板子一般建议使用一次就好了,PCR扩增的模块用的同一个温控体系,一旦开始之后也就没法再继续上样。所以这里必须使用单独提取,单独扩增才可以实现。 3000使用了单人份提取卡条和单个独立控温的扩增模块来实现上述的工作,如下图便是单人份提取卡条的设计图,从设计图中我们就能大概看到它的提取原理,配置了2ml和300μl的枪头各一个,然后109号位是反应仓,其他仓室放置了裂解试剂、洗液、核酸释放剂和磁珠等提取所需要的材料。通过提取卡条的移动便可以完成整个提取过程。 (图片来源:医启致富MrMAO) 独立的扩增温控系统,是实现随来随检,随时上机的最后一道关口,原来在这款的方案是一整块PCR板(48孔或96孔),实现单个独立温控系统还不影响旁边的系统,看着简单,实现起来也挺难的,我个人觉得升温倒不是难点,降温才是! 类似的产品设计,我在cepheid的geneXpert inifity上见过,inifity是分子POCT模块的高度集成方案,3000更像是一个高通量机器在兼容分子POCT的部分特性。 1600因为还没有看到太多的技术资料,所以也没法给大家来做解析了,留着以后有机会。 提取+扩增一体化的机器,PCR管的封盖技术实现:其实这个问题是一直困扰着很多做一体机的厂家的,传统的变温PCR仪都是手工盖好盖子,然后放到变温孔里,再用热盖压住,这样才可以。如果用自动化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比较难。 当下常用的两种方法,一种是油封,也就是采用PCR管预装矿物油的方式,在加入样本混合液之后,矿物油上浮,在特殊管子的设计下,两者形成合力,然后达到密封的效果,比如说之江生物推出的配备MIC PCR仪的全自动方案就采用这种方式。 还有一种就是机械压盖(拧盖),通过机械的作用,给PCR管封膜、直接压盖或拧盖子上去,比如说罗氏的cobas 6800/8800系统。我们今天给大家讲的1600/3000,没有太多技术资料展示出来,只能根据此前网友发布的一个工业设计图来辨析一二。 (图片来源:医启致富MrMAO) 从这个设计图来看,3000的设计还是非常精妙的,从其PCR管的传输装置和转移装置来看,应该采用的是后者的封盖方式, 除了上述的一些黑科技之外,3000还集成了一些气溶胶防护、智能压力监测、智能紫外消毒、固液分离等方面的创新技术,这些东西大家看一下以后宣传册会更清晰,说的指定比我好。 Automolec 1600/3000可能面临的现实问题: (1)样本通量中规中矩 一般情况下,上全自动的现实驱动因素有三个,一个是节省时间,一个是节省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还有一个是其他。按照目前的检测速度,如果把核酸检测和扩增分开,96个提取一般50分钟可以完成,一次扩增120分钟可以完成,一台单独的PCR仪的通量是384测试/8h。如果算上提取,8小时的测试数也是300+的。从目前安图生物已公布的数据显示,其样本通量为200测试/8h,只能算中规中矩了。 (2)多样本兼容+多试剂盒同时运行 多样本兼容还是很有难度的,首先做分子检测标本类型除了常见的拭子标本,还有血液、尿液、粪便、组织等等,病原体也分为DNA和RNA,两者提取所用的磁珠和扩增试剂都会有所差异,以前很多核酸提取工作站没法做到多样本兼容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法针对样本做个性化处理,从安图单个提取条的设计来看,这里还是非常期待的。 (3)分子项目遍地是,要封闭还是开放 最近很多人都在议论说这个产品设计的不错,但是都能用哪些试剂呢?这就要看安图自己的布局了,如果说自己来报试剂的注册证,我想2年内这台机器出现在终端的可能性不会太高。如果说自己做机器平台和核酸提取条耗材的生意,把试剂的优化适配工作交给诸多的试剂厂商去做,我想这个产品还是可以玩玩的,毕竟罗氏的Cobas6800/8800太贵嘛,想要分子诊断流水线,买不起也是问题。 整体来看,安图本次推出的这两款产品还是非常良心的产品,从公告来看,整体研发投入在5000万左右,有不少的黑科技出现,从这个单人份的提取条的设计来看,未来兼容多样本的可能性很高,这也就预示着这可以是一款非常好的平台性产品,但至于以后怎么样,我想要看安图自己对这款设备的定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