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年马上结束了,笔者今年也很懒,没有写任何一篇文章,估计大概率也是2020年最后一篇了。前两天好几个朋友问我今年怎么没怎么看到我的文章,甚至还有一个第三方平台问我愿不愿意约稿。我想说,2020年除了感觉到忙,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拿出来说,忙了什么好像也不太清楚。这是不是也是你的现状?言归正传,瞎忙了一年的你是准备招兵买马了还是也准备开始换个坑继续做一个优秀的打工人了? 最开始听到内卷这两个字,还不知道啥意思,上知乎查了下居然是说婚姻攀比情况的。正好行业内发生了几件比较大的事情,让我联想到整个IVD招聘市场的情况,觉得用这个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首先,说两个怪现象。 第一,2020年的招聘很难,但其实2020年整体的经济情况并不乐观,很多人还不起贷款。 第二,市场的薪资涨幅很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家静等第三方数据出来看吧)但其实2020年熬死了很多企业,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某上市企业削减业务线,还有很多小微企业直接关门了,虽然他们的老板还以创始人的名义混在各个微信群里,但几乎很少说话了。 先解释下第一个现象,难在什么地方呢?总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市场上流动的人才非常少,几乎没有,找一个人无论是熟人介绍还是猎头介入,都非常难找到合适的人。时不时的听说某家公司不行了,联系了一下,发现都有着落了,没着落的也没什么兴趣。因此想到了是否因为疫情大家换工作更加保守了? 第二个现象,从第三方公布出来的21年秋季校招数据来看,薪资高于10000的仅有29%的人。然而在IVD领域各家做校招的公司公布的数据来看,除了龙头老大迈瑞薪资调幅预估8%左右,还有几家比较保守的之外剩下的调幅都在15%以上。社招的就更不用说了(具体数据待第三方公布),为了一个合适的人,深更半夜等候选人下班,帮候选人找房子搬家解决另一半工作,孩子上学等等问题的,不少人都干过。这一届招聘者真的很苦,什么都得干。 但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是所有候选人都这么吃香的么?并不是。比如像我这种的,几乎无人问津,尴尬。分析这些职位,还是集中在营销、研发上,研发还更聚焦新冠相关的传染病项目、分子生物学相关的试剂研发类人才。 很多人研究IVD产品的市场,但几乎没有人研究IVD的招聘市场。 笔者个人掌握的资源与数据也比较片面,但还是想大胆的下个结论,很多中小型企业给的薪资远高于市场薪资,然后当这些中小企业支撑不下去的时候,这部分就业人再次择业的时候造成不能接受比过往薪资低的工作,然后再次进入比之前薪资高的中小企业,然后一直循环着,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换不动了,认命了。这其中,如果能成为某家中小企业的长期激励对象,收入也持续增长也还算好,但绝大部分的人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这个时候其实已经错过了职业进步的黄金期,很难再次升值。 是否都是消极不利的消息呢?并不是,比如最近某上市公司就为员工做了长期激励,圈友们也在疯狂羡慕当中,别人家的公司总是好的。能进入到这样的赛道,努力拼搏几年也是值得的。 如此来看,IVD招聘市场也是在内卷中,分析种种,内卷的受益者只可能是极少数的企业与个人,大部分来看还是不够理性的。只是年底了,该换工作还得换,该内卷还得内卷,但能否让市场更加理性点,还看整个IVD圈的反应了。文中观点难免偏颇,还请各位喷子尽情的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