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风云人物 查看内容

潘柏申: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2019-5-28 00:26| 编辑: 小桔灯网| 查看: 3136| 评论: 0|来源: 健康报丨记者:宋琼芳、齐璐璐

摘要: 2019年5月6日,2018年度上海市市长质量奖颁奖仪式举行。这是上海市人民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荣誉,潘柏申荣膺该项殊荣。潘柏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 ...

 

2019年5月6日,2018年度上海市市长质量奖颁奖仪式举行。这是上海市人民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荣誉,潘柏申荣膺该项殊荣。潘柏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公认的我国现代检验医学行业发展的领路人之一——他无数次“外扬家丑”,用无数个“殚精竭虑”的日子与无数个“明察秋毫”的时刻,实践着他的诺言,让他的“检验”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每一个标本、每一份数据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我们必须牢记!”这句话,潘柏申说了不知多少遍。

 

“必须外扬的家丑”

 

每次,只要一说检验科“医生守则”,潘柏申就会“老生常谈”起一个10年前的真实故事。那是一个平静的上午,10点半左右,检验科接到电话:一位肝外科医生反映,今天病房有两位病人的检测数据似乎与临床不符……语气忐忑。

 

从不放过工作中每个“似乎”,潘柏申立即复查,果然发现检验出现重大失误:一名工作人员误将两位肝移植病人术后检查的标本位置错换了——原本恢复良好的病人,结果“病情有变”;原本情况不乐观的病人反而“好转了”。当时,临床医生已在讨论是否根据检测结果对“情况不良”的病人进一步穿刺检查。幸而及时发现问题,避免更严重的事故发生。之后,潘柏申带着相关工作人员来到那两位病人的病床前和临床医生面前,坦诚诉说工作失误,并向病人鞠躬道歉。

 

这个故事,对潘柏申而言,是“必须外扬的家丑”,为什么?“因为我要让所有检验科医生都知道,我们面对的每一个标本、每一份数据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我们不容许有一点点失误,因为生命不容许受到任何损害!”他说,“所以这事,必须年年讲,一直讲!”在他看来,一个科室要建立声誉很难,而更难的是维系这份声誉,因为只要一个差错,就可以毁掉之前苦心经营的所有,因此,唯有认真、更认真面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时刻。

 

2018年,中山医院检验项次数达到5000多万——检验项目逐年攀升,检验科工作量惊人,然而检验“水准”不降反升,已成中国最佳检验医学专科之一。在潘柏申的带领下,中山医院检验科成为上海首家通过ISO15189认可的实验室,获得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成为检验医学的“亚洲标杆”。

 

“准、快、好、新”,这是潘柏申为检验科“铭刻”的4个关键字:不断提高检验质量,不断加快检测速度,不断改善服务态度,不断应用先进技术。他为检验科建立两套核查制度:一组人员负责核查检测过程有无异常,另一组人员负责判别检测结果是否符合病人病情,及时将检测结果发布临床。科室还有一条规矩:检验人员一旦发现特殊情况,必须亲自打电话给开具检验医嘱的临床医生,仔细告知病人详细的检验结果,以免误诊和漏诊。

 

“质量就是生命线”,这是他多年来信奉的信念。为此,他提出医学检验“五全”管理理念:“全要素覆盖、全时段控制、全人员参与、全层面改进、全方位管理”,从而构建起具有“中山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在中山医院的实验室管理中,重要环节的质量指标可以实时监控、定期回顾、持续改进,实现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全面提升医学检验质量。

 

创新科学理念,实效管理措施,最终在每一位患者、每一张检验报告单上“开花结果”。中山医院的检测速度“上海第一”——急诊报告1小时可取,门诊生化报告不超过2小时,门诊免疫项目报告仅需 4小时,华东地区病人“一日就医”的梦想就此实现。

 

潘柏申一直有两个愿景,也是他让自己扛上的两份沉甸甸的责任——铸造中国检验学科高峰,推进中国检验医学进程。

 

为此,建立标准、组织培训,他致力推动中国医学检验质量快速追赶国际前沿,打造临床医学检验的“中国标准”。截至2018年,他主编或参编的卫生行业标准达15项、临床应用建议及指南共识达20项,目的只有一个:“进一步规范中国医学检验主力军——三级综合性医院检验科的组织结构、管理运行和环境设施。”而助推我国检验医学行业“顶天”的同时,也要“立地”——他积极推动和参与“基层检验人员教育”活动,以面对面授课与网络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迄今已培训超过3000家县乡级基层医院的近4000名检验技术骨干,建立93家地区性培训基地,大大促进基层检验工作者的素质与能力提升。

 

“危机感让我们永不停步”

 

1982年,潘柏申从上海第一医学院(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系毕业,来到中山医院,1987年进入检验科,从此在医学检验领域奋斗30多年。他是中山医院检验科一路蓬勃发展的见证人,也是医学检验从“纯手工操作”到进入“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时代”的亲历者。

 

“我们的检测分析仪器、试剂和方法越来越高端,硬件水平与最先进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满足——因为在许多理念上依然落后。我们有没有好好想过: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对检验科的发展会带来什么?”潘柏申反思。

 

这个故事,也是他时常提起的:有位病人,肝脏不适,辗转多家医院,肝功能检查都提示结果正常。病人来到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吴志全教授接诊时,想起潘柏申说过一句话:“最简单的血常规,也许能提示疑难杂症解决思路。”于是,给病人开了血常规检验。随后,检验科医生告知病人可能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因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血液细胞异常。由于这一提示,病人进一步检查,最终病情明确——淋巴瘤,很快接受正确有效治疗。

 

“科技发展,应当推动我们向临床靠近,而不是拉远了距离。我们不能单出一个报告就算完事,而是需要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医生病人。”潘柏申说,“随时随地听取临床意见和要求,互相合作,才能实现双赢甚至多赢:配合临床,造福患者,提升自我。”

 

智能化时代,作为检验科医生,是感到轻松还是害怕?潘柏申常发出“不和谐音”:“难道我们可以对即将来临的威胁无动于衷?”在他看来,检验科医生固然可以享受智能化带来的便捷:试剂添加将不需要人工操作,仪器自动添加又快又准;使用无人机进行标本传输,省心省力;报告分析由计算机代替,更加规范、科学、准确。“我们确实更省力了、风险也更小了,但另一个问题是:还需要我们干什么?就检验科而言,真正需要的是机器无法拥有的专业经验——是用多少兢兢业业的努力付出积淀而来的智慧,是用多少如履薄冰的日日夜夜锻造而成的敏锐。”

 

智能识别、远程阅读,潘柏申欣慰地看到先进科技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各个区域医疗技术的同质化,从而提升学科整体水平,但同时必然“优胜劣汰”。“在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必须思考和寻找未来的方向,才不会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他坦言,“例如,我们检验科人员,也应当参与数据软件编程、参与人工智能的创新研发,把我们工作中的需求与现代科技更完美地结合,从而推动学科进步,同时更突显我们自身的价值所在。”

 

同样,大数据时代让很多人看到巨大契机。“智能化质量控制、自动审核报告、建立参考范围、预测分布趋势,从而进一步提升检验速度与质量——如果能将大数据分析真正用好,确实可以带给我们超乎想象的收获。例如,检验科需要大量耗材和试剂,每月备货多少、进货多少?每周、每天都有哪几个抽血高峰时段?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于科室和人员管理,缓解就诊压力,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潘柏申说,但同时,他也看到“暗礁险滩”,“只有稳定、可靠的数据才能合并运用,就好比一把筷子如果长长短短,怎么用?只有一样长短,才有实际效用。因此,这对未来数据的同质化——准确、科学、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笑言,自己的“危机感”总是很严重。“应当学会警惕和警醒,才能看得更远、更高、更深。”“盲目乐观,只会‘自取灭亡’。今天的成绩是昨天努力的结果,明天的辉煌需要今天的继续努力,否则我们就只能永远停留在昨天——所以,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我们永远都不能停下脚步!”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