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上市公司分化加剧 方正证券近日发布了有关IVD上市公司中报的研报,从成长性、盈利能力及质量、主营业务等方面对10家上市公司进行了比较分析。 从IVD行业内上市公司整体表现来看,多数公司15年上半年收入增速均低于14年增速。
可以看出,增速达到20%的只有三家公司,而上一年度有7家。此外,10家公司中同比增速上升的仅有达安基因、三诺生物等4家公司,且增幅微弱;相比之下,其他公司增速下滑的幅度相当悬殊,利德曼、利华生物甚至出现负增长。 研报分析称,IVD行业成长已进入分化期,在检测项目增加、渠道下沉、进口替代等方面仍有较大空间的化学发光、分子诊断、POCT类细分产品,未来仍能够实现20%以上的增速。 不过,IVD行业盈利能力仍然相当可观。研报表示,纯自产试剂(或自产试剂占绝大部分比例)公司毛利率处于行业最高水平(60%以上),进而带动净利率维持30%左右高位;润达医疗、迈克生物、科华生物则分别由于7%、51%、45%的产品为代理产品,从而毛利率相对较低;迪瑞医疗则由于毛利率相对较低的诊断仪器占主导(占比58%、毛利率37%)从而造成综合毛利率较低。 此外,研报也指出终端医院的强势,导至了IVD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占比较大,达安基因、利德曼、迈克生物等公司应收占收入比例均超过50%,盈利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VC仍认为IVD是大金矿 目前,A股IVD上市公司总数不过10来家,市值最高者亦不过300亿,整个IVD行业规模也仅300亿左右。但是,随着基因检测、个性化治疗等领域的兴起,IVD成为风投最喜欢的领域之一。 在光合资本合伙人刘云看来,如果说医疗行业传统上是由外企统治的一个行业一点不为过,除了人才、运营能力外,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技术壁垒。不过在几个子行业里,最容易实现进口替代的就是IVD行业了,同时IVD企业规模小发展快,是最受VC喜欢的行业之一。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也表示很看好IVD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 “医疗的起点应该是诊断,只有精确的诊断,才可能谈得上精确治疗。我们的医疗体系之前把重心放在治疗上,对诊断的重视不够。而且,IVD行业相对于新药来说,投入的资金和时间成本都相对比较小,比较适合我们的早期VC进入,称其为医疗创投领域的掌上明珠,也是恰如其分的。”胡旭波说道。 在谈到对投资标的的偏好时,刘云表示,基因检测是目前最炙手可热的一个细分领域,但也担心在市场没有培育好的情况下,一哄而上会让这个行业步移动医疗行业的后尘。与此同时,光合资本对POCT中的家用检测市场也很感兴趣,因为,目前家用检测只包含血糖和早早孕检测,其它疾病检测都是一片空白。
胡旭波称,启明创投看好肿瘤精确治疗诊断服务、NGS应用、分子诊断、进口替代等;已经在IVD领域投资了若干家企业,有好几家已经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导企业。包括贝瑞和康、透景生命科学、艾德生物、仁度生物、北京华亘、迪尔生物等。他们会继续看这几个领域,寻找有突破性的技术平台和有企图心的企业家。 精准医疗将扩大IVD产业规模和级别 精准医疗简单理解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块是基因检测,另一块是个性化治疗。据刘云透露,从最近FA推荐项目的数量来看,基因检测项目的比例大幅度提升。随着基因检测行业的增长,会使IVD行业整体从一个百亿级的小市场,迈入千亿级别的大市场。 一直强调诊断重要性的胡旭波也表示,精准医疗是IVD 的升级版本,从治疗前诊断贯穿治疗的整个过程,包括治疗效果监控和临床方案调整、以及后期疾病管理等。精准医疗的发展会继续扩大IVD产业的规模和级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