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检验前沿 查看内容

程京院士谈“精准医学”:产品开发应关注治未病

2015-8-18 23:45| 编辑: 小桔灯网| 查看: 1008| 评论: 0|来源: 中国医药报

摘要: “精准医疗”、“互联网+”的提出,使本来已经风生水起的医疗健康行业再次掀起热浪。而当大家谈着基因检测,议着移动医疗的时候,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提出了一个新理念——精准 ...
“精准医疗”、“互联网+”的提出,使本来已经风生水起的医疗健康行业再次掀起热浪。而当大家谈着基因检测,议着移动医疗的时候,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提出了一个新理念——精准预防。程京院士强调将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与“精准医学”、“互联网+”结合,进行医疗技术、产品、服务的研究开发。
  现在一提到精准医疗,很多人可能会首先想到十分热门的基因检测。程京院士直言不讳地说:“对于美国率先提出的精准医疗,我更愿意用精准医学来翻译它。按照我国中医理论,医学需要面对‘未病’、‘欲病’、‘已病’。现在很多人可能更关注怎么对‘已病’进行精准的诊断和治疗。然而,临床中很多棘手的问题依靠现有的常规医疗手段尚难解决,我们需要不断开发新的技术、产品、服务,对‘未病’、‘欲病’进行干预。这也是10年前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就开始考虑的问题。”
  程京院士解释说,我国慢病发病快速上升,人口老龄化正在加剧,慢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到2030年,人口老龄化可能使我国慢病负担增加40%;仅慢病治疗费用就占到我国医疗费用的80%。如何将慢病防患于未然,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那么,“精准预防”与“互联网+”,乃至医疗技术、产品、服务的创新如何进行关联呢?程京院士告诉记者,未来要实现全民健康,需要借助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获知患某种疾病的患病风险,然后从环境和生活方式方面做有针对性的调整,通过互联网平台结合科学的健康管理方案、手段以及医护人员的参与,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将“治已病”的固有思路转到“治未病”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防控疾病,并且降低国家的医疗负担。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达到同样健康标准,在预防上每多投入1元钱,就能减少相关医疗支出8.5元、节约100元抢救费用。美国一项20年的研究发现,90%的研究对象通过健康教育和管理,使医药费用降低了10%。
  在程京院士看来,如今人们健康监测的频次不足是难以实现“治未病”的一大原因。“大部分人一年只做一次体检,这样无法全面反映身体的变化。如果开发出新的检测手段,并且把费用降下来,使人们能够在家里进行常规指标的检测,哪怕每个月检测一次,一年就能达到12次检测,这样可以显著增加身体异常情况的发现率。同时,可以通过蓝牙技术将这些数据传送到手机,再进一步推送到云端,使医生能够随时了解个体情况。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防控疾病。”
  程京强调说,要实现精准医学,还要做到个体化。这需要开发以个人为中心的监测管理系统。这个平台应该能够针对个体情况制定健康管理方案,而不是所有人都用同一套方案。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