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作为临床诊疗的核心环节,其提供的精准、及时的检测结果是提升临床诊疗水平、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当前,面对国家持续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的政策导向,以及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和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落地,检验科迎来了以成本控制、效率升级、质量提升为导向的转型机遇。
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高效运行,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从而让检验医学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与患者,已成为检验科发展的核心课题。在此背景下,在推进实验室自动化的同时深度融合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进而打造高效、高质量的智慧化实验室,已成为检验科应对当下挑战、引领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本期特别邀请到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医学检验科马春燕主任,从精益管理、实验室智慧化、数字化发展、高质量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现代化检验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医技第二党支部书记,开封市临检中心主任,开封市临床检验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开封市肿瘤标记物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医学会检验分会常务委员,开封市医师协会医学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开封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主要学科方向为临床检验及细胞形态学研究。
开封市中心医院医学检验科于1946年组建,是医院最早创建的科室之一,先后获批成为开封市临床医学检验重点专科、开封市肿瘤标记物检测重点实验室、开封市临床检验中心、开封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设立单位。检验科日常开展检测项目300余项,日均检测标本量近3,000份。为应对检测压力,科室在省内率先引入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实现了从样本前处理、检测到后处理保存的全流程自动化。
在实验室自动化的基础上,科室引入基于患者数据的实时质量控制(PBRTQC),通过分析患者样本自身数据对实验室检测系统进行实时、动态、连续地精准监控,从而在早期及时地预警检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避免发生错误检测报告所造成的质量风险。在检测后,自动审核系统可对符合条件的结果自动审核发布,在减少了人为误差的同时,优化审核流程、提高审核效率,确保了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马春燕主任表示:“自动化流水线最大程度减少了人工干预环节,显著提升了实验室的检测效率。在此基础上,实时质控和自动审核的应用,为检测质量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坚实保障。不仅有效缩短了TAT时间,科室人员也能更多投入到疑难结果的分析、临床沟通以及科研等更有价值的工作中去。”
科室的自动化建设和高效运营也离不开专业服务团队的有力支持。在日常运行中,服务团队定期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和保养,排查并解决潜在问题。遇到技术问题或设备故障时,提供7x24小时技术支持热线以快速响应,保证设备时刻处在良好稳定的运行状态。
针对检验科遇到的难题和瓶颈,服务团队也提供及时、定制化的解决方案。马春燕主任举例道,开封市中心医院曾遇到流水线拥堵的难题,作为全市公务员和各级单位的主要体检单位之一,医院每年承担了2万余人的体检工作。在体检高峰期,生化样本量激增导至流水线轨道拥堵,严重影响了报告出具时间。马春燕主任对当时服务团队的高效应对印象深刻,“服务团队及时介入,利用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流程优化软件,对模块和试剂仓进行更合理地分配,让流水线检测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解决了流水线拥堵问题,最终保障了医院体检工作顺利高效地开展。”
数据驱动的精细化管理是智慧实验室建设的核心。科室着力于将质量和效率管理与数智技术深度结合,实现从“经验管理”到“数据驱动”的转变,通过多维度的数字化布局赋能实验室的质效升级。
通过i-Board智慧大屏,实验室的样本流转状态、仪器运行情况、TAT时间、危急值、试剂消耗通过实时、可视化的方式呈现。马春燕主任表示:“有了智慧大屏,整个实验室工作流程变得清晰明了,科室人员能够及时察觉问题并迅速作出调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协同性。”
如果说i-Board是科室的“指挥中心”,i-Report报告系统则是科室的“智慧大脑”。i-Report通过多维度数据抓取与交叉比对分析,提供TAT时间管理、检测质量管理、流程服务管理等可视化看板和智能洞察报告,帮助科室管理者精确定位流程瓶颈并辅助决策。马春燕主任谈到:“i-Report让实验室的数据‘活’了起来,让我们真正实现了从‘经验管理’到‘数据驱动’的转变。”
为进一步促进与临床的沟通协作,科室还引入甲状腺血清检测解读软件(TSTF),该软件能够基于知识图谱,为实验室检测人员提供常规结果解读及全面影响因素分析,并提供相似案例、公开案例、历史记录,有效促进检验与临床高效沟通。
与此同时,罗e联数字服务解决方案整合了仪器运维、质量控制、报告分析、人员培养方面的多个数字化应用,为科室的高效运营和卓越规划提供了保障。马春燕主任介绍到:“它就像我们的百宝箱,科室人员可随时随地进行视频报修、项目查询、仪器保养记录管理、技能培训等,为实验室的高效运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检验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智慧工具不断迭代,对检验科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科室推行“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策略。一方面,持续派出人员前往省内外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各级学术会议,掌握前沿技术与理念,带动科室提升;另一方面,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科室指导讲学,提高专业学术水平。此外,专业服务团队也会定期为科室提供技术培训、分享新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及指南更新等前沿信息,助力人才培养。
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是连接实验室数据与临床诊疗的重要桥梁。日常工作中,科室积极参与MDT多学科交流,并主动深入临床科室进行新项目、新业务的介绍和培训。此外,为了让检验医学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科室正积极探索“智慧化验单”功能,患者只需要扫描报告上的二维码,就能观看科室专家录制的科普视频。马春燕主任介绍:“我们希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患者了解各项指标以及指标所反映的身体功能,让检验科更好地‘面对面’服务患者。”
作为市临床检验专业质量控制中心设立单位,开封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更肩负着区域医学检验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的责任与使命。科室积极组织全市范围内的室间质控和质量控制活动,帮助各级医疗机构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确保检验结果的同质化和准确性。同时,科室定期举办全市范围内的学术年会与技术培训班,将先进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向全市同行进行推广普及。马春燕主任强调:“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支持,我们致力于为开封市构建一个高效、准确、可信赖的区域临床检验服务体系。”
展望未来,马春燕主任指出,信息化与智慧化是建设现代检验科的核心驱动力,其关键在于实现软件与硬件的深度融合。未来的实验室必须具备整体设计理念,实现从标本接收、检测到报告发放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此外,实验室数据的有效管理与深度应用至关重要,科室日常产出海量的数据,若能对其进行系统性的数据统计、挖掘与分析,不仅将为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流程优化提供决策支持依据,更能为科研工作注入强大动力。
医院简介:
开封市中心医院成立于1904年,经过121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急救、保健、康复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医院拥有32个国家级中心、20个省市级中心、31个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1个省医学重点学科、8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21个省市级质控中心、9个省市级创新团队和7个市级研究所。
医学检验科简介:
开封市中心医院医学检验科于1946年组建,是医院最早创建的科室之一。先后获批成为开封市临床医学检验重点专科,开封市肿瘤标记物检测重点实验室,开封市临床检验中心,开封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设立单位。几经发展,科室已成为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临床实验室。医学检验科下设门急诊化验室、临床血液体液实验室、临床化学实验室、临床体液实验室、临床免疫实验室、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血液细胞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