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呼吸道感染 “扛扛就好”——它是高发病、高致死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2019 年急性呼吸道感染(ARI)致全球近 260 万人死亡,位列全球死亡原因第四;据统计,成年人平均每年经历2-4次病毒性感染,儿童感染6-8次甚至更多。尤其对于免疫力低的老人、儿童等高危人群,更需快速准确的病原精准检测,以支撑临床诊疗、尽早干预,避免病情延误、盲目用药、反复就医。 选检测别踩坑!这3个误区很多人都犯过 面对五花八门的检测项目 —— 抗原、核酸、血常规、培养…… 到底该怎么选?先避开这 3 个常见误区: 误区 1:血常规能分清病毒还是细菌,不用做病原检测 血常规里的 “白细胞、C 反应蛋白” 只能大致判断 “可能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但无法明确病毒与细菌种类,对具有针对性用药的病原体无法进行早期识别。 比如肺炎支原体感染,血常规可能显示 “白细胞正常”,很容易被当成 “普通病毒感冒”,结果延误用特定抗生素的时机;而腺病毒感染可能让白细胞升高,又被误判为 “细菌感染”,滥用头孢、青霉素,不仅没用还伤身体。 误区 2:过度依赖抗原初筛,忽视核酸精准确认 抗原与核酸检测优势互补,抗原检测确实方便,无需仪器设备,15 分钟出结果,但它也有不足之处:灵敏度低。 比如新冠抗原的检测下限约 10⁴-10⁵ copies/mL,而核酸检测能到 100-500 copies/mL—— 简单说,感染早期病毒量少的时候,抗原有可能出现 “假阴性”,等测出阳性时,可能已经传染给家人。 误区 3:检测越贵越好,查得越多越放心 有些家长认为 “多查几项总没错”,一上来就选 “十几项病原大套餐”,最后花了大几百,结果很多病原体根本不在当地或当季流行季,造成资源浪费。 国家卫健委“最少够用”政策明确要求,医疗机构需科学设计检测组套,避免过度检测,聚焦当地当季的常见病原,精准匹配诊疗需求——需要检测方案既能覆盖核心病原,又能灵活调整,贴合临床实际需求。 精准快检方案来了! 8种常见病原全覆盖,不遗漏 “隐形元凶” 这次方案直接把 “高频病原” 全拉满:
对比市面上的检测,它补上了很多 “短板”—— 比如有的方案漏了 “人偏肺病毒”,可这两年儿童感染率明显上升,如果漏检,很可能发展成重症肺炎。 快检 + 冻干试剂,急重症患者不耽误 以前做核酸检测,光等结果就要3-4小时,孩子烧得难受,家长急得团团转。宏微特斯方案有 “获批的快检程序”:
某儿童医院用了这个方案后,以前要等半天出报告,现在 1 小时内就能拿到,患者不用苦苦等候,医生也能更快调整治疗方案。 “灵活组合” 不浪费,符合 “最少够用” 原则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查 8 项 —— 比如流感流行季,只需要查 “甲流 + 乙流”;肺炎支原体高发时,重点查 “肺支 + 腺病毒”。 这个方案设计成 “2+3+3” 的灵活组合:甲乙流联检、6 项病原分 A/B 管(A 管:腺病毒 + 偏肺病毒 + 肺支;B 管:RSV + 副流感 + 鼻病毒),医生能根据患者年龄、症状、当地流行情况 “按需开单”,既不遗漏关键病原,又不花冤枉钱。 对于急诊、ICU 的重症患者,不用把样本送到中心实验室 —— 宏微特斯的全自动核酸扩增分析仪(AIO800)能实现 “原管进、报告出”,床旁采样后直接上机,1h内出报告,避免样本流转、检测排队等待时间,为抢救争取时间。 精准检测,守护呼吸健康 若出现高烧超不退、剧烈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建议选择精准核酸检测:分清病原避免盲目用药,排查混合感染制定针对性方案,及时发现高传染性病原做好隔离。 参考资料: [1] WHO reveals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worldwide: 2000-2019. Retrieved Dec 10,2020,from https://www.who.int/news/item/09-12-2020-who-reveals-leading-causes-of-death-and-disability-worldwide-2000-2019 [2] 关于印发《常用检验项目医嘱组套专家建议(2025年版)》的通知 [3]《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中国卫健委最新版) [4]《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