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企业杂谈 查看内容

董监高一年变更14次,圣湘生物到底是怎么了?

2025-11-5 08:34| 编辑: 沙糖桔| 查看: 214| 评论: 0|来源: 新氪湖南

摘要: 激进转型,生死豪赌

10月30日,圣湘生物公告称,公司核心技术人员解亚平因个人原因辞去高级仪器研发总监等职务,离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这位44岁的研发骨干在公司董事和高管中薪酬排名第12位,去年领取薪酬63.69万元。

这已是圣湘生物近一年来第14次董监高变更。

同日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860万元,同比下降26.1%。

当核心技术骨干抽身离去,实控人跨界押注核聚变,叠加密集并购带来的商誉高企,这家曾经的“抗疫第一股”在激进转型中愈发凸显战略摇摆的治理隐忧。

核心人才流失与董事长的跨界
解亚平的离职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圣湘生物近一年核心技术团队动荡的延续。

2024年12月,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核心技术人员范旭,核心技术人员纪博知“外迁”至子公司担任管理层;

2025年3月,核心技术人员缪为民因退休离职。不到一年时间,已有三名核心技术人员离开核心研发岗位,尽管公司通过新增认定人员维持13名核心技术人员的数量不变,但高频变动已引发市场对研发团队稳定性的担忧。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解亚平肩负的高级仪器研发总监职责,直接关系到圣湘生物“诊疗一体化”战略的核心硬件支撑。

就在今年9月,公司刚推出首款全自研SUREXEVO™16A分子POCT设备,宣称可实现在13分40秒内完成核酸扩增。作为公司仪器研发板块的核心管理人员之一,其离职可能对后续产品迭代节奏造成影响,而这与公司三季报中“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的表述形成微妙反差。

几乎在核心技术人员密集变动的同期,公司实控人兼董事长戴立忠的跨界布局浮出水面。

企查查信息显示,戴立忠以99%持股比例投资创立鸿鹄聚变(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高温超导仿星器技术。面对市场追问,圣湘生物强调这是“董事长个人投资,不涉及上市公司”,并解释其“多年关注聚变领域,将两会建言转化为产业实践”。

但这样的回应难以平息疑虑。

行业分析师指出,可控核聚变作为前沿领域,需要持续的精力与资本投入,在圣湘生物转型攻坚的关键期,实控人跨界布局难免引发精力分散的担忧。

更核心的问题在于,上市公司未来是否会承接相关资产、个人投资与上市公司战略是否存在潜在冲突,公司至今未给出明确说法。
一边是核心技术人员流失,一边是董事长分心跨界,圣湘生物的技术驱动底色愈发模糊。

资本狂飙下的业绩幻象

核心技术团队动荡的背后,是圣湘生物从“技术驱动”向“资本驱动”的明显倾斜,这一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是2025年1月前阿里CEO、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卫哲的加盟。

公司明确表示,此次任命“并非简单的董事选举,而是战略合作”,而卫哲在并购重组领域的经验,恰好匹配了公司彼时加速的扩张计划。

卫哲加盟后,圣湘生物的资本运作堪称“狂飙”:
  • 8.075亿元全资收购中山济海切入生长激素赛道;
  • 7560万元受让及增资红岸基元,控股AI图像法血球POCT企业;
  • 2.7亿元受让及增资真迈生物,加码基因测序上游;
  • 1亿元战略投资关联孵化企业圣维鲲腾,深化POCT领域布局。
上半年累计完成5次主要投资,金额超11亿元,公司商誉也从年初的766.2万元激增至超8亿元,增幅超100倍。

激进扩张催生了三季报的“表面繁荣”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44亿元,同比增长20.49%;归母净利润1.91亿元,扣非净利润1.5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小幅下滑2.1%。

但若剥离并购并表的影响,业绩真相亟待拷问。

据披露,上半年新并表的圣湘海济(原中山济海)贡献营收2.4亿元,实现盈利0.97亿元,同比增长120%。扣除并购资产贡献后,公司原有分子诊断主业营收实则同比下滑,三季报的营收增长更像是一场“并购游戏”。

更值得警惕的是财务健康度的隐忧,尽管公司宣称前三季度研发投入2.37亿元,占营收比例19.07%,但这一数据需结合费用结构审视。

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达2.76亿元,同比增长23.67%,而研发费用仅1.2亿元,同比微增0.8%。

销售费用增速远高于研发费用增速,与公司宣称的“技术驱动”转型形成鲜明对比。

在基因测序领域,公司虽推出了多款测序仪形成完整产品矩阵,但在行业整体下行的背景下,能否支撑起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仍需观察。

战略摇摆的生死赌局
圣湘生物的激进转型,本质上是疫情后业绩承压的被动选择。
作为“抗疫第一股”,公司2020-2022年业绩爆发后,2023年因检测需求回落陷入营收下滑。为维稳股价,公司累计回购耗资5.8亿元,戴立忠个人增持近1亿元,但真金白银的投入未能掩盖主业疲软的现实。
在IVD行业仍处调整期的背景下,圣湘生物选择了“遍地开花”的扩张路径,既通过收购切入生长激素等全新赛道,又在POCT、基因测序等领域密集布局,但分散的资源投入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以生长激素赛道为例,中山海济虽短期盈利增长,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其2025年1.4亿元的业绩承诺能否兑现尚存不确定性,若未达标将直接引发商誉减值风险。
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实控人跨界分心、业绩依赖并购、财务风险隐现,多重矛盾共同指向圣湘生物战略聚焦的缺失。公司虽试图通过“诊疗一体化”的概念整合业务,但资本运作的狂飙与技术根基的松动,已使转型之路愈发崎岖。
如今看来,圣湘生物的激进转型,更像是一场行业逆风下的生死豪赌。
解亚平的离职敲响了技术驱动的警钟,三季报的业绩假象暴露了并购扩张的短板,而董事长的跨界投资则加剧了战略聚焦的疑虑。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企业的稳健发展终究要靠核心能力支撑,激进扩张若脱离技术根基与内控保障,再光鲜的营收增长也可能只是镜花水月。
圣湘生物若想走出迷思,亟需厘清战略优先级,在追逐多元赛道的“星辰大海”前,先筑牢核心技术与主业经营的“脚下之路”。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