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逆势加码,以千万资金收购子公司剩余股权,这背后是怎样的战略考量? 日前,康为世纪宣布,拟以1788.5万元的对价收购控股子公司上海昊为泰生物少数股东持有的49%股权,本次收购是康为世纪继此前控股昊为泰后,进一步整合资源的战略性举措。是在当前持有昊为泰51%股权的基础上继续加码。收购完成后,昊为泰将成为康为世纪的全资子公司,彻底纳入公司整体管理体系。 为确保交易定价的公平公允,本次双方还请了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北京中评正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昊为泰进行评估。昊为泰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科技服务收入,其检测服务涵盖多个前沿领域,包括微生物组学检测服务(如宏基因组绝对定量、扩增子测序等)。 在多组学整合分析服务方面,昊为泰提供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和蛋白组等综合分析服务。 此外,公司还涉足三代测序、单细胞测序、代谢组和蛋白组检测服务,以及生物信息分析与数据解读服务等领域。此次被外界解读为利于康为世纪发展四代测序。 增长新希望 昊为泰成立于2024年10月15日,是一家相对年轻的生物科技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299.92万元,净利润为-266.35万元。而到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迅速增长至1973.04万元,净利润也扭亏为盈,实现19.25万元,这里面不乏有康为世纪的功劳。 对于本次收购,康为世纪在公告中表示,这是基于公司未来战略发展规划及经营发展需要。 通过进一步加强对子公司昊为泰的控制管理,提高公司经营决策效率,有利于增强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及竞争力。从布局来看,此次收购是实现其“从酶原料到第四代测序技术”全链条打通的关键一步,即从上游原料到下游服务的全链条。 康为世纪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专注于分子检测酶原料、核酸保存试剂、核酸提取纯化试剂及分子诊断试剂盒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底层技术自主化。多年来,持续深耕酶原料、核酸保存、样本前处理领域,累计推出700余种产品,打破国际厂商在多个细分领域的技术垄断。 全资加码昊为泰,看中的正是快速增长的分子检测与多组学服务市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与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4年中国分子检测市场规模已达500亿元,预计2030年突破1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其中,多组学整合分析市场份额约就占15%,增速更为惊人,预计年复合增长率达30%。而这快速增长的原因,与精准医学和科研临床融合趋势密切相关。 可见康为世纪决定完全纳入,有其潜在长期利益考量。 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8711.87万元,同比增长29.74%。如果能在昊为泰这里获得稳定的新增长点,也算是里程碑一件。 不进则退 随着老龄化趋势与慢性病负担上升,精准医学需求持续扩容,在这个时代,IVD对这个趋势只能满足,不进则退。多组学整合与第四代测序技术的结合正成为产业竞争新高地之一。当肿瘤、感染性疾病、肠道菌群研究成为科研资金投入热点,科研用户对检测深度、技术多样性与生信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测序仪器只有不断创新更迭,才能精准符合,继而推动科研的向前发展。 此次全资收购昊为泰,核心逻辑在于技术与业务的深度协同。康为世纪的核心优势在于分子检测的“上游”——酶原料、试剂等关键耗材的自主研发与生产。这正是分子检测成本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昊为泰所处的“下游”科技服务市场,正是这些自产原料的最佳应用场景和出口。两者强强联合协同之后,会在成本、效率、供应安全、关键技术和原料等多方面得到提升。 在竞争格局上,国际巨头如Illumina与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仍主导高端测序技术,而本土企业凭借成本、反应速度和本地化服务能力快速突围。康为世纪正在打造的就是这个优势。 当前,测序技术正从主流二代(NGS)向更具长读长、实时、便携等优势的三代、四代技术演进。昊为泰在三代测序服务上已有布局,有了操作和熟悉前沿测序平台的一手经验。 全资控股后,康为世纪可以更无保留地将资源投向昊为泰,为未来自研的第四代测序仪和配套试剂铺设了无可替代的“内部测试场”和“首发客户”。一旦原型机推出,昊为泰可以立即进行内部验证、方法学开发与服务模式探索,极大地加速了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进程。 结语 第四代测序技术门槛较高,需要持续巨额的研发投入,对于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的康为世纪而言,并非一帆风顺,何况还要面对赛业生物、诺禾致源、国际龙头企业的挑战。 通过构建其未来核心竞争力,康为世纪正将自身从一个“卖铲子”(原料)的供应商,转型升级为既“卖铲子”又“挖金子”(服务)、并最终旨在“自开金矿”(四代测序系统)的行业领导者。 这条“全链条打通”之路若能走通,康为世纪将有望摆脱同质化竞争,在未来的分子诊断与生命科技前沿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留给时间和市场来检验。可以明确的是,在精准医疗的时代洪流中,“不进则退”是唯一的法则,康为世纪已经掷地有声地做出行动。 参考资料: 1.生命科学上市公司加速全链路布局,思宇MedTech,2025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