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医疗上,迪安诊断常保持开放和敏捷的态度,日前在互动平台表示,其自研模型已成功接入并应用了包括ChatGPT、DeepSeek、通义千问在内的多家领先模型,对于任何新发布的模型,公司的技术团队都会在第一时间进行专业的评估与测试,并择优接入。对AI+检验数据的积极探索,将会是迪安诊断继续在IVD领域保持甚至超过现有地位的关键。 检验数据,尤其是拥有大量数据的ICL行业,在多年前也许还未想到数据可以拿来卖,拿来挖掘和开发。 现如今,数据医疗产业已十分明显,在前不久的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迪安诊断宣告了两项重要举措——发布“智检联域”平台与共建“杭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在局部范围内说明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 作为国内第三方医学诊断领域的领军企业,迪安诊断在数贸会上正式发布的这款“智检联域-区域检验/病理一体化管理平台”,并与杭州市数据集团签署协议,成为杭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的首批共建和生态运营单位。等举动,一定程度上标志其从传统检测服务商向综合智能诊断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变。 区域医疗的“老大难”,怎么破? 在数字医疗健康产业对接会上,迪安诊断发布的“智检联域”平台瞄准了当前区域医疗的痛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已上升为国家行动,但县医院、乡镇卫生院仍面临“设备旧、人才缺、质控弱”的老三难,急需借用AI+大数据的新技术来尝试攻克。 该平台以“模块化起步、一体化升级、智慧化延伸”为路径,确立了两大核心目标:一方面响应紧密型医共体“资源共享、结果互认、同质化管理”的政策需求,另一方面为单体医院向医共体转型提供全流程数字化支撑。 “智检联域”平台构建了覆盖“检验+病理”全场景的核心子模块矩阵。包括整合数据治理、业务协同、冷链追踪的智慧区域检验平台,遵循ISO 15189国际规范的智慧区域质量管理平台,推动优质病理资源下沉的智慧区域病理管理平台。 此外,智慧检验云LIS以“云端协同、全程质控”助力县级医院检验科降本提效,医共体数据服务平台则打通各级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提升信息交互效率。 另外,智慧区域检验、病理、质量管理、云 LIS、数据服务五大子系统可拆分下单,县级财政无需一次性巨资投入;结果还可以统一门户、主数据、标本物流与冷链追踪,互认有了基础和参照,以及智慧化延伸,让医共体“越用越聪明”。 迪安通过解决区域医疗的“老大难”,把“资源共享、同质化管理”的政策落地成现实,借助平台可以实现既卖“工具”也卖“运营”,或许也能将商业模式从“收检测费”升级为“订阅+流量分成”。 数据宝藏到智能价值 迪安诊断在数据资源积累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基于20多年来服务22000多家医疗机构所积累的海量数据,公司已打造覆盖肿瘤、感染、慢性病、妇幼健康等多个领域的高质量数据集。 这些数据已在多个实验室场景及临床实践中落地应用,并率先入驻杭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为进一步推动数据的安全共享与价值释放奠定了基础。之后,也可实现与各类合作伙伴之间大数据互联互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健康管理服务的过程。 未来,迪安诊断将依托医疗垂直领域可信数据空间,实现从数据提供者向数据运营者、服务赋能者和价值共创者的升级,构建“数据-服务-应用”闭环生态。通过深度运营医疗数据资产,公司将加速AI模型在辅助诊断、健康管理及CRO领域的迭代优化,形成“数据反哺技术-技术驱动服务-服务激活数据”的良性循环。 迪安诊断的这两大举措,与其新五年战略规划一脉相承。2025年6月,公司发布了2025年至2029年的战略规划方向,提出以智能化解决方案为核心,推进医学诊断领域的数智化升级。面对AI技术加速落地的趋势,其确立了“深耕医疗健康场景,以‘AI+数据’为引擎,引领产业生态智能化未来”的数智化战略定位。 在产品研发上,公司计划围绕“AI+CDSS临床辅助决策”、“AI+健康管理”、“AI+CRO医药研发辅助”以及“数据资产平台化”等方向,逐步构建AI全栈能力体系。经由专业的大数据平台治理,打造出一系列具有高度实用性的数据集,并在杭州数据交易所推出了16项数据产品。 凭借在“医疗+数据”融合领域的深耕与实践,迪安诊断作为唯一的第三方医学诊断企业,成为专委会发起单位,地位彰显。 结语 迪安诊断在数贸会上的双重举措已超越了单纯的产品发布,它指向一个更智能的医疗未来。当然这是在数贸会上,或许未来的CACLP上,更广泛的会议上,这些双重解决方案的发布推广将是常态。 “智检联域”平台直面当前区域医疗的痛点,而可信数据空间共建则着眼于数据要素的市场化流转。随着医疗数据价值的不断释放,迪安诊断的布局很可能将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范本,推动行业迈向精准化、智能化新时代。 参考资料: 1.迪安诊断AI医疗再添新动能 将探索医疗数据市场化新路径,证券时报网,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