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众IVD企业中,这次真菌诊断细分领域的“小巨人”刷足了存在感,日前丹娜生物正式获批在北交所上市,成为资本市场近期关注的焦点,这也是近些年比较少见的一次顺利上市案例,利于IVD行业的发展壮大。 作为侵袭性真菌病诊断领域的小将,丹娜生物凭借其在细分赛道30%的市场占有率和全球首创的“5G+”真菌病IFD联合检测,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属于自己的IVD天地。 与一般企业不同的是,丹娜生物的上市之路引发了两级的市场评价:一边是公司账面资金充裕,理财规模高达60亿元;另一边却是寻求募集1.368亿元资金用于总部基地建设和研发。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数据差距明显,体现的是企业发展困境与机遇的互相交织。而正是这种“不缺钱”的状态,若成功IPO则真正具备了上市条件,拥有实打实的认可。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试剂行业市场规模2024年预计为7.9亿元,到2030年可达30.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5%,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作为这领域的企业,若能跟随这个上升步伐,逐年增长也算可观。丹娜生物的成功在于精准抓住了IVD领域的一个细分蓝海市场。与许多大型IVD企业的上市不同,丹娜生物选择在真菌诊断这一专业领域做深做透,形成了难以替代的专业优势。 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丹娜生物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在侵袭性真菌病血清学早期诊断领域构建的多维技术护城河。公司累计取得89项境内外专利、78项境内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及备案证书、102项欧盟CE认证,技术实力获权威认可。 其独创的“5G+联合诊断方案”(包含G试验、GM试验、GXM试验、曲霉IgG抗体试验、念珠菌IgG抗体试验等核心检测项目)通过多指标联合检测弥补单一项目的局限性,显著提升了临床符合率。这一方案被国内外权威指南广泛推荐,产品已进入全国1200多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院超过900家,彰显了临床市场的高度认可。 在研发投入上,丹娜生物持续保持高强度。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1559.44万元,同比增长9.6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提升至13.43%,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还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天津市侵袭性真菌病精准诊断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项目10项,参与制定2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 当然,有如此实力也并非一帆风顺。其曾在2020年11月申报科创板,但仅2个月后便撤材料。一般认为是与其核心原材料受阻有关,2021年2月,鲎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丹娜生物核心产品酶动力学系列试剂正以鲎血细胞作为核心原料。这一政策变化使得公司供应链面临重大风险,也成为当时科创板上市的重要障碍。目前丹娜生物使用的鲎血细胞均为库存原料,可满足未来5年以上生产需求,另外从进口和替代试剂两个方向着手改进。 转战北交所后,丹娜生物针对监管关切的问题进行了积极调整。最明显的是两次调减募资总额,从最初申报稿的5亿元最终调整为1.37亿元,其中1亿元用于总部基地建设项目,3680万元用于新产品研发项目。这一调整回应了监管部门对公司资金需求合理性的质疑。 如今随着IPO进入尾声,就差临门一脚,也算是这个冠军的实力得到认可。 谨慎乐观 资本对丹娜生物的态度是审慎乐观。一方面,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4996.4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9.55%,资产负债率降至9.83%,财务结构持续改善。 另一方面:2022-2024年营收从2.95亿元下降至约2.40亿元,降幅为18.80%,呈下降趋势。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1.38%至1.16亿元。 面对如此成绩,丹娜生物的上市资本市场不再仅看企业的短期财务数据,更关注其技术的稀缺性、市场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现在能肯定的就是专业壁垒和技术优势成为成功上市的关键因素。 政策环境上,随着国家分级诊疗政策深化与基层医疗机构真菌检测需求释放,免疫层析类快速检测产品在下沉市场快速渗透,《“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提升疾病诊断能力”,“大力开发分子诊断、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即时即地检验等先进诊断技术和产品”。这些政策为丹娜生物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 5年的库存虽然还有足够空间,但已开发磁微粒化学发光法、荧光免疫层析法等替代方案,合计营收仅54.72万元(2024年),与传统产品相比规模极小。加速替代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是公司面临的迫切任务。 不过,值得期待的是,2025年上半年其境外营业收入482.56万元,同比增长14.84%,产品远销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区。借助欧盟CE认证及多国本地化认证,公司在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国家的基层医疗市场布局加速。国际化将成为公司重要的增长点。看来国际化这条路线是屡试不爽的举措,只要有技术,它就是一个佳选。 结语 丹娜生物代表了一类投资标的:在细分领域具有强大壁垒但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可能无法带来爆发性增长,但专业性和市场地位体现了长期优势。在巨头林立的诊断市场,中小企业可通过深耕细分领域,构建专业壁垒,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模式对于推动中国IVD行业多元化、专业化发展有启发。 随着全球真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和精准医疗需求的提升,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市场前景广阔。凭借其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丹娜有望在行业增长中受益,其上市后在品牌效应和资本赋能之下,应该能创造更多的惊喜。 参考资料: 1.丹娜生物即将敲钟上市,IVD原料世界,2025 2.丹娜生物:深耕真菌诊断赛道,进入快速发展期,鹰眼IPO观察,2025 3.丹娜生物:侵袭性真菌病诊断领域的创新领军者,投资价值多维绽放,上市公司网,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