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激烈竞争和复杂变革交织之际,人口结构变迁稳步走来,医疗政策转型的浪潮席卷而至,华大基因并未将自己局限于单一技术或单一市场的竞争之中,而是以全球视野布局、以技术深度破局,精准接住了时代发出的每一张牌。 近日,华大基因发布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31亿元,归母净利577.82万元;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60亿元;归母净利润5847.33万元,同比增长908.64%。在行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下,这份成绩依然释放了积极信号:其战略调整已初见成效,正从“活下去”转向“活得更好”。 人口结构变迁下的新引擎: 抢滩银发健康慢病防控蓝海 全球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人口迁徙,一端是新生儿整体呈下降趋势,一端是银发浪潮汹涌而来。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954万,连续第二年跌破千万;与此同时,60岁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22%。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预计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个亿。 这一“少子老龄化”的双重趋势,正在重塑医疗健康的需求格局——一方面出生缺陷防控依然至关重要,另一方面,银发群体慢病管理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为基因检测技术在个性化健康管理、疾病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控方面带来广阔机遇。 面对这一结构性变化,华大基因积极布局银发经济市场,聚焦阿尔茨海默病(AD)、高血压等常见老龄慢病,已推出多款风险评估类基因检测产品,形成覆盖认知障碍、心血管等关键领域的防控产品线。 随着国家将阿尔茨海默病、高血压等慢病纳入重点防治范畴,相关检测服务有望复制NIPT的医保放量路径。华大基因已率先完成产品研发、注册申报与海外市场准入的全面布局,慢病防控管线有望成为银发经济时代下公司增长的新引擎。 “信任”变“订单”: 中国基因技术打包出海新模式 新冠硝烟散去,全球医疗预算从应急核酸转向“新基建”,为进一步推动基因技术在海外国家的应用,华大基因充分发挥其在精准医学检测及公共卫生疾控方面的经验,通过海外设实验室、合资与技术输出,把“中国方案”带进“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助力当地防控出生缺陷、肿瘤和传染病,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目前公司已与沙特阿拉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泰国、越南、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塞尔维亚、埃塞俄比亚和乌拉圭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成合作,以共建精准医学实验室、技术输送、人才培养等方式,有效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从泰国的医保目录到沙特的亿元大单,一条清晰的转换链已经成型:疫情留下的应急信任,政府新基建招标,本地化实验室落地,医保或财政买单,华大基因的技术、人才、标准一次性“打包出海”。当其他企业还在谈出海概念,华大基因已把概念写进了对方的年度预算。 智能化布局: 重塑IVD行业的成本与效率逻辑 当前,IVD行业正经历激烈的“价格内卷”,集采扩围和医保控费持续压缩企业利润,倒逼厂商从单纯产品竞争转向“成本控制+效率提升”的综合能力竞争。在这一背景下,华大基因凭借技术自主化和流程智能化,不仅有效应对价格压力,更率先走出了一条以AI降本、以方案提效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华大基因通过提升技术门槛和效率标准,重新定义行业价值主张,不仅使公司在集采浪潮中可以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更重要的还可极大降低精准医学检测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支出,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为便捷、普惠和高效的医疗检测服务。 主动变革者先享红利 华大基因用上半年的经营成绩证明:在行业低谷里,真正的难题不是“活下去”,而是“如何活得更好”。在人口结构变迁与医疗政策转型的双重驱动下,华大基因以技术为锚、以普惠为帆,不仅成功应对行业价格竞争,更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从产品输出到体系输出的跨越。
未来,华大基因有望在银发经济与出海浪潮的双重机遇下,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全球精准医学领域关键推动者的地位,真正实现“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愿景。
周期不会消失,但周期也会奖励那些敢于改革创新的人。待下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最先发芽的,应该就是现在做改革调整最彻底的先行者。 参考资料: 1.半年报,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