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英诺特披露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这份财报是观察中国呼吸道多联检市场冷暖与趋势的一个缩影。 自2023年以来,英诺特凭借呼吸道多联检产品脱颖而出,是2024年为数不多业绩大幅增长的国产IVD企业之一,与圣湘一起堪称“中国呼吸道多联检双子星”。 然而,在2025年上半年,英诺特的财务表现虽依然坚实,但却也映照出行业周期波动与政策环境的现实考验。 高研发、强产品,仍是呼吸道检测的旗帜 2025年上半年,英诺特营收2.76亿元,同比下跌34.35%,净利润1.42亿元,同比下跌40.99%,扣非净利润1.25亿元,同比下跌39.36%。 如果仅看表面数字,很容易得出悲观结论。但深入剖析会发现,英诺特正在用另一种方式回应市场。 通过逆势投入、矩阵拓展与海外突破,英诺特在行业寒潮里为自己构筑了新的“增长曲线”。 研发投入逆势加码。上半年研发投入4175万元,占营收比重高达15.1%,同比提升4.6个百分点。在多数企业削减研发的背景下,英诺特仍坚持高研发强度,体现了对技术壁垒与长期价值的坚定投入。 产品矩阵持续扩容。上半年英诺特取得了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抗原联合检测试剂盒等新品注册证,进一步巩固其在呼吸道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消化道、优生优育等赛道也在稳步推进,产品线纵横交织,抗风险能力增强。 海外市场初见成效。英诺特在欧洲拿下IVDR认证,在美国获得流感抗原检测试剂盒FDA 510(k)注册证,实现了从东南亚复制到欧美的突破。这意味着,其“国内立基、全球拓展”的双轮驱动战略,正在从愿景走向现实。 英诺特并没有被行业周期的下行束缚,而是通过研发、产品与国际化的三重发力,为自己筑起一条抵御周期寒潮、迎向新局的坚实护城河。 业绩承压,从“高歌猛进”到“冷静应考” 在2024年,英诺特还是国产IVD上市企业中增速最快的公司之一,在超过60%国产IVD上市企业营收下跌的同时,保持了30%的增长。 而增速最快的企业是圣湘,营收增长44.78%,IVD企业中,与英诺特分列第一和第二名。然而,2025年上半年,英诺特数据的下滑,背后有几个深层原因。 政策与税收的叠加冲击。受医保控费、就诊习惯变化等影响,部分医院就诊人次下滑;加之税收优惠政策不再适用,英诺特部分产品由3%增值税率改为13%征收,直接拉低了营收与利润。 关于“3%简易征收率”调整问题,乘风在几乎一半的国产IVD上市企业财报中都有看到,甚至部分非上市企业也有受到影响。 竞争加剧,市场恢复新冠后的常态化发展。呼吸道检测需求阶段性回落,叠加国内外多家厂商涌入,英诺特的市场份额面临价格与渠道的双重压力。 刚性成本的“逆周期”特征。在收入下降的同时,英诺特的员工总数与研发团队人数却仍在增长,刚性成本上升,使利润端承压更为明显。 从“高歌猛进”到“冷静应考”,英诺特正经历一场由外部政策、市场环境与内部战略选择共同塑造的转折。 破局之道,人才、出海与“长坡厚雪” 面对压力,英诺特的选择并非“收缩”,而是“逆势而上”。 人才战略的坚守。 截至2025年6月,公司研发人员达到154名,同比增长35.09%。 按研发人员占比可计算出,截止到2025年6月末,英诺特员工总人数约为558人,而去年同期是453人,增幅达到23.18%。 在行业普遍裁员的背景下,英诺特逆势扩张研发与员工队伍,这不仅是一种信心,更是一种长期主义。 值得一提的是,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英诺特还有3.08亿的货币资金,15.84亿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存活、应收账款均不足5000万,“弹药”充足,财务状况相当健康。 出海战略的深化。从东南亚到欧美,英诺特的国际化布局正在逐步落地。欧洲IVDR认证与美国FDA注册,不仅是市场准入门槛的突破,也是品牌国际化的重要背书。 未来的增长逻辑。呼吸道检测是起点,但并非终点。英诺特已在消化道、优生优育等多个领域铺陈管线,未来有望形成“呼吸道为基石、多赛道协同”的格局。 与此同时,结合POCT的快速特性与全球对早诊、基层检测的需求增长,其市场空间仍具“长坡厚雪”的潜力。 这种战略选择,决定了英诺特在行业洗牌中不仅不会掉队,反而可能凭借长期投入与差异化竞争走得更远。 周期沉浮下的坚守与新生 英诺特2025年半年度报告,表面是营收与利润的下滑,实质却是一份“冷静中的坚守”。 在行业周期起伏与政策压力下,英诺特并未停下脚步,而是通过高研发投入、人才扩张和国际化布局,为未来构筑更厚实的护城河。 从“多联检双子星”到“全球化破局者”,英诺特的故事,才刚刚进入下一个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