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化学发光五虎之称的迈克生物也发布了半年报,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5亿元,归母净利润3404.25万元,扣非净利润0.63 亿。 根据其描述,业绩变动的主要因素为主动剥离代理业务及加强自主产品分销体系建设使得公司营收结构变动较大;行业多项政策的出台加剧了国内体外诊断存量市场的竞争,部分常规检测项目市场规模因量价齐降而缩小,报告期内公司各平台自主产品销售收入有所下降或增长放缓。此外,公司报告期信用减值损失计提较上年同期增加0.22亿,因补交21-23年有关税款及滞纳金减少当期净利润0.2亿。 迈克作为最早一批体外诊断企业,早期以代理国外诊断产品起家,近几年,随着公司产品战略的转变,代理产品采购逐年减少。 好事多磨,自主产品沉淀中 一般来说自主产品的毛利更高,可持续性发展强。迈克生物也不例外,自主产品在市场竞争力强,由于自主产品成本优势远高于代理产品,正在积极调整结构中。 2025年上半年自主产品销售收入8.72亿元,同比下降6.49%,其中自主试剂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3.79%,代理产品销售收入1.93亿元,同比下降42.16%,自主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81.11%,占比增加8.2%,主动选择剪除代理产品,优化业务结构是战略之举。 目前,其正在大力推进全实验室智能化检验分析流水线并协同各平台单机的终端装机,无疑这是为了未来产品的持续增长,得流水线得天下。上半年,大型仪器及流水线市场端出库达成2409台(条),其中生免流水线151条、临检流水线107条;免疫平台仪器846台、临检平台仪器1121台。其中,海外市场大型仪器及流水线市场端出库达成913台(条),其中临检流水线4条,免疫平台仪器469台、临检平台仪器440台。 流水线接近40%的海外销售量,一定程度了体现了迈克生物的产品竞争力。现在能做的就是跑马圈地,尽可能的装机,来拉大试剂量的爆发性。提到试剂,上半年实现免疫试剂销售收入4.52亿,销售量同比增长9.59%;而生化试剂销售收入1.95亿,销售量同比下降2.26%;临检试剂销售收入1.14亿,销售量同比增长22.92%。 总之,在消除集采和医保控费的影响之下,需要持续加力! 聚焦、优化 截至目前,迈克生物拥有18家全资/控股子公司以及25个地区办事处,自主产品覆盖全国九千余家各级医疗机构,其中二级和三级医院产品覆盖率分别达到29%和59%。庞大的网络布局,也在为业绩不佳“买单”。 业绩承压之下,7月份迈克生物宣布转让控股子公司山东迈克的全部股权,以此进一步聚焦核心业务、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经营质量,加速区域直销与经销业务的调整,以1741.29万元的交易价格将全部51%股权转让给韩四光。其后将山东设立办事处,来管理区域经销商。 不过有所减,必定有所增,以目前海外收入的增长态势来看(H1海外区实现营收1.08亿元,同比增长38%),预计2025年会根据计划成立新的销售子公司,以进一步加大海外市场的投入。 与其说买单,不如说优化调整。目前其搭建的成“8+1”产品平台,涵盖生化、免疫、血球、凝血、尿液、分子、血型、病理等品类,IVD注册证519 项,可满足各级医疗机构80%的项目需求,推出的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血液流水线以及血液工作站、全自动尿液分析系统、全自动凝血分析系统等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 全自动化之后,下一步比拼的就是智能化、智慧化。这也是行业共识,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必须往这个方向,迈克生物至少在这一方面不落后,未来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可以行得通。 事实上,迈克也是最早一批提出了实验室智慧化的IVD之一,目前其构建“检验数据工厂+智能决策中心”全新检验生态,其智汇实验室较传统实验室可以在人工依赖度上减少70%以上,在结果审核时效上提速20余倍,跨平台整合数据利用率超过200%,目前已签单多家医疗机构、第三方实验室用户。 写在文末 用数据说话成为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曾经得流水线者得天下的说法,大行其道,彷佛是昨日刚听到的,全自动化的发展终极就是如此。而当迈克的「智汇」实验室用超70%人工的优化效果,来证明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力时,这个说法已经不攻自破了。 在迈克主动去化代理产品至10%的过程中,取而代之的必然是自主产品,而自主产品里面最坚实的底气应该就是以智汇实验室为代表的新型流水线,带有智能决策系统的流水线。在行业集体困顿之际,不必要给太多业绩欠安的IVD企业予评价,应该给的只有鼓励和呐喊,在高质量转型的过程中,总有优胜劣汰,胜者败者均是贡献者。 参考资料: 1.半年报、相关资讯 2.自主产品销售“遇冷”,迈克生物上半年净利大降八成 业绩不振下转让亏损子公司,深圳商报,20253.未能扭转Q1业绩颓势 迈克生物上半年净利润大幅下滑,财联社,2025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