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巧 边走边聊吧 没错,要说的就是这个事,尽管今天本来应该蹭热点解读早筛的指导原则的,cici还是选择了冷饭热炒。 吉因加的MRD进了创新通道,早在药监局公示的那一刻,圈内就已经有各路大佬打听到了产品的panel设计,说是338的固定化检测。 秉承着道听途说不算数,我要去真理面前问清楚的原则,扒拉文献最靠谱。 白纸黑字告诉我,吉因加的MRD设计可能并不是完全是大佬们打听到的那样~真相在文末。 众所周不知,吴院与吉因加的这篇MRD文献肯定是在产品创新临床价值上是上了大分的,那么这项研究所显示的证据必然要与产品申报的思路,方向基本保持一致,毕竟不能研究鸭梨好吃,转头去卖苹果。 那么接下来,就是福尔摩斯阶段了。 01 研究目的 对完成根治性放疗(RT)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 ctDNA-MRD分析。 02 研究梗概 关键词
03 研究结论
虽然下面有更实锤的证据,但是就是到这,起码能判断研究基本定调是支持tumor-inform的。 04 MRD监测时间点设置
基线样本检出的突变情况 05 MRD监测评价内容 放化疗期间ctDNA的动态变化 直接上结论: 放疗前、放疗中及放疗后时间点的ct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72.9%、52.6% 、53.0%。 随着治疗的推进,ctDNA 浓度呈下降趋势;但只有放疗中及放疗后时间点与基线相比,这种下降具有显著性。数据表明,在放化疗期间,放疗对 ctDNA 的变化有更显著的影响。 放化疗期间的早期ctDNA应答 (放疗后MRD状态的预后和预测价值) 直接上结论:
不同疾病进展模式中的纵向MRD监测 直接上结论:
对比多种MRD检测模式,发现baseline-ctDNA变异是MRD-informed的重要来源
关键的来了,研究主流还是tumor-inform!
06 研究中吉因加MRD产品
结果就是,有理由猜测本次通过创新的MRD产品,临床应用场景基于tumor-inform的MRD检测方式,且支持blood-inform,且blood-inform也可使用吉因加的338 panel来进行baseline的检测。 小吉用了定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