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夏天,结束干了13年的第一份工作,在家里休息了将近4个月。 其间,有个经销商朋友偶然卖了一台“三分类血球+CRP”到一个诊所,闲聊中得知此事后,我觉得这是个尚未被发现的空白市场——新大陆。便专门用两天时间去调研这个市场,跑了七八个诊所,调研结论是:这是个伪市场。朋友卖的那一单,纯属意外的个案。 为何? 所有的诊所老板都说这个“三分类+CRP”的检验项目挺好的,但不能开,因为,他们没有检验资质,随便一个人举报,他们就是违规,要被罚款。 让人想不到的是,五年后,不但有人解决了这个“合规问题”,而且还把这个市场开拓出来,并且用的不是传统的IVD讨论,而是全新的互联网模式。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该公司的创始人是90后,据说他们是因为做投资发现了IVD这个行业,发现了CRP和SAA这两个玩意儿。 也只有外行人才能不被束缚、打破常规,也只有年轻人才能想到用互联网思维来做传统的生意。 那么,他们是如何帮助诊所合规化了呢? 既然诊所没有检验资质,那就只能送到ICL ,但是诊所的量极少,送到ICL又极不方便(其实这两个项目(CRP+SAA)在诊所的应用场景跟临床POC是一样的,但临床可以开,诊断就不可以),那该怎么办呢? 另外,什么又是互联网思维的营销模式呢? 传统的IVD营销模式是,厂家把产品卖给渠道,渠道卖给终端,这是产品流;另外,终端给渠道回款,渠道给厂家打款订货,这是资金流。 人家采取的互联网模式是:患者做检测时通过电子扫码支付,该笔款项瞬间被分发给诊所、供货商、厂家等几方,困惑传统IVD业态几十年的老大难回款问题,就这样被瞬间攻破。 以上两个创新,在满目抄袭、毫无创新的IVD领域都可以称得上是创举,甚至是开天辟地。 关于前者,目前很多地方的监管部门实地走访调研后,都给予支持,因为这种检验业务确实帮助了诊所,造福了患者,因此,可以说他们推动了法规的完善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一句话,功莫大焉。 关于后者,他们解决了连政府都很难解决的拖欠款、三角债难题,我甚至认为,很值得医保部门借鉴学习,现在三明医改医保基金直接支付供应商货款不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吗?与三明相比,互联网的效率可谓指数级的提升,三明目前给供应商是两个月回款,三明对比其它地区和省份的一年、甚至两年回款,已经好了不知道多少,但是,这里是1秒钟回款。 说了这么多,到底是哪家公司? 伊鸿健康。 请记住这家创业公司,它值得被尊敬,应该被历史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