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IVD行业的展会上,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场,那就是分子诊断企业依旧是最喜欢参加会议的IVD企业,而且慢慢的分成了三大阵营,第一个是以圣湘、伯杰、卓诚为代表的核酸快检系,第二个是以卡尤迪、知微生物、鲲鹏为代表的分子POCT系,第三个是以安图生物、迈瑞医疗为代表分子流水线系。 三者都觉得自己是未来的分子诊断“最强王者”,其中核酸快检阵营主打的核心优势是性价比,相较于分子POCT和流水线而言,核酸快检的性价比是最高的! 那核酸快检的产品应用场景到底在哪里呢? 下图是我在CACLP拍摄的圣湘和伯杰展位上的照片,能看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门急诊快速检测,是圣湘和伯杰纷纷看好的赛道,而且还在展位上设置了体验区来体验这种“快”!除了圣湘、伯杰,卓诚的门急诊快检程序在近期获得了批准。 呼吸道门急诊快检尚有“三大缺” 门急诊这个赛道好,好在竞争少,市场够大,而且产品还能打出差异化,但真正去做了门急诊快检,就会遇到很多问题,我综合看下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缺资质,缺规范,缺质控。 缺资质,主要体现在实验室资质和人员资质方面,这是目前核酸快检前移到门急诊实验室的最大问题,门急诊实验室能否具备PCR实验的资质,操作人员是否具有PCR上岗证。缺资质引发的问题主要是客户担忧自己被临检查。 缺规范,这个规范主要体现在样本流转、实验操作和报告发放方面,快检之所以去门急诊主要是为了体现它的快,但是TAT更多的浪费在于样本的流转时间上面,所以搭建一个快检流程是很重要的,但门急诊实验室的操作人员都比较繁忙,怎么去维持这个流程是问题,量小了麻烦,量大了做不过来。 缺质控,在PCR实验室,对于PCR项目有完整的质量手册来管理质控,但当核酸快检在门急诊实验室开展时,质控应该怎么做?产品的形态变了,操作流程和技术原理也有所变化,此时该怎么去质控,才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核酸快检临床规范化专家共识的发布,能改变什么? 3月14日,在重庆开的装备年会上,国家临检中心组织了核酸快检临床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的讨论会,从意见稿来看,上述我们提到的三大缺基本都有一定的回应,所以这个共识的后续出台,也被业内认为是核酸快检市场真正开始规模化和标准化的标志性事件。 对于分子企业而言,核酸快检产品是肯定要去做的,目前来看,传统的PCR市场会被快检产品逐步蚕食,而且快检的标准也明确了,这也会让无序化发展的市场更容易形成规模。 共识如果后续发布,对门急诊快检市场的助力是非常大的,会成为快检企业市场教育的重要工具,原来是5%的客户敢去尝试,有了共识之后,这5%可能会扩大到30%,同时市场更容易下沉到基层社区,这是共识能够带来的市场价值。 核酸快检,就是要去替代胶体金市场 往门急诊走,核酸快检必然会遇到胶体金,从准确性上看,核酸快检是碾压胶体金的,但是从便捷性和通量上,胶体金是要优于核酸快检,但是核酸快检的普及化,势必会压缩胶体金,也必将取代胶体金,所以未来在市场推广上,核酸快检企业更应该盯着胶体金的市场去打。 就打两个点,第一个准确性(假阴假阳),第二个灵敏度(漏检)。 当然这里也有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是核酸快检设备的检测通量得上来,要具备能够在流感高峰期进行大批量检测的能力;第二个前提就是核酸快检设备的成本得下去,如前所述,核酸快检的未来是要去取代胶体金,这就意味着可能会面向更多的基层市场,而核酸比较吃设备,只有把设备成本降下来,回本周期才能更短,业务模式才更有吸引力。 从市场数据来看,去年以来核酸快检和分子POCT类产品的招标次数明显增多,一方面是因为有不少的企业进入了这个赛道,拿到了注册证,另一个方面也是客户也在找更多有特色的检测项目来提升效益,因此当下呼吸道核酸快检是一个热门赛道,也是一个冉冉升起的赛道。 综上,这个市场足够大,能够容纳很多的玩家,但市场仍就处于不规范的状态,随着专家共识的出炉,未来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市场扩容机遇,各家企业应该尽快优化和完善产品布局。而核酸快检的终极是取代现有的临床胶体金市场,而胶体金则会更多的聚焦到消费医疗市场。 以上仅代表作者锁炎的个人观点,欢迎留言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