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检测的几个赛道,例如肿瘤突变检测,遗传生殖,都有不同的技术公司已经布局,并且拿到了NMPA颁发的三类注册证。 在病原体微生物检测领域,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三类证,已经涵盖3联检的真菌,单联检的细菌或耐药基因。 新冠疫情后,呼吸道病原体多联检的三类注册证,从最开始的3联检到最近的10联检,13联检,获批的也达到了十余家。 分子诊断新方法学,NGS和数字PCR厂家也希望在此赛道布局。 NGS公司首当其冲,从最早的mNGS发展到目前在临床上方法广泛使用的tNGS,检测报告含有细菌,真菌,病毒,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检测等。 最近数字PCR产品也获批血流感染检测,用于检测血浆样本中的常见4种细菌。 笔者作为分子诊断资深从业者兼创业者,今天从技术上来跟大家讨论下,数字PCR检测血浆样本小panel将面临的技术困境。 01 样本类型问题 脓毒症检测的临床金标准目前是基于全血样本检测的血培养法。数字PCR检测的是血浆。全血和血浆在临床上是2个完全不同的样本类型。检测血浆中的细菌游离DNA是否能代表全血检测的结果?同时血浆去除了血细胞,也去掉了胞内菌。这存在人为剔除部分病原体的风险。血浆和全血样本检测结果的对比类似拿苹果对比橘子。 02 失去数字PCR的技术壁垒 数字PCR技术发展至今,众多专家探讨出来的2个优势。 1.绝对定量 2.可以做多重(即单孔10个以上靶标,荧光定量PCR除溶解曲线外,常见的为单孔检测4个靶标)。 基于定量产品申请注册的难度远大于定性产品,目前数字PCR获批的几款试剂盒产品均为定性检测产品。数字PCR定量检测的优势暂时未体现出来。 目前数字PCR检测获批产品为单孔1-4个靶标,荧光定量PCR也能轻松实现。在多重检测上未构成技术壁垒。反而使得荧光定量类似病原体检测产品更容易获批,因为可做同类已上市产品平行对比临床实验,难度和注册费用大大降低。真是为广大荧光定量PCR厂家谋福利了。 目前呼吸道样本3-13重的产品都已经获批,如果某个临床销售渠道强劲的大厂再做个4重检测的血流感染细菌检测试剂盒,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同时,注册难度也大大降低。如果数字PCR血流感染4重检测产品推广的还可以,毫无意外,将有10家以上荧光定量PCR厂家马上推出类似产品,数字PCR产品优势不在,最后可能成为前浪,死在沙滩上。投入了市场费用,第一个吃螃蟹却没吃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果推广不佳,那另作别论。 03 收费问题 目前细菌DNA检测的收费条码为各类病原体核酸检测。收费标准每个省有差异,在50-120元。数字PCR大概率需要使用荧光定量PCR的收费条码,及终端价格在200-480元。但是严格来说,数字PCR需要申请新的收费条码,毕竟是新的方法学。 如果要用荧光定量PCR的收费条码,那医院终端价格限制了数字PCR厂家的出货价格,只能落在60-130元之间,同时需要包含提取试剂盒。 这样的话,在成本上,数字PCR三类证产品对比荧光定量PCR未来获批的产品将毫无优势。要解决数字PCR小panel的收费和成本难闭环问题。只能 1 极大降低数字PCR 产品的成本价格。2 “不合规收费”。两个途径都短时间很难实现。途径1是一个产业供应链的问题,非一朝一夕。 途径2会受到医保局的额外关注,竞争对手也不会闲着不管不举报。厂家挡枪还是把代理商推出去挡枪也是个难题。 04 新设备入院困难 新冠疫情后,医院检验科基本荧光定量PCR仪器为标配,正需要开展新项目。如果荧光定量PCR血流感染细菌4联检测产品获批,医院不存在设备入院的问题,可以直接使用现有荧光定量PCR仪器,增加仪器的使用率,创造效益。 数字PCR仪器目前在医院检验科及其他科室装机量有限,如果需要开展临床检测项目的医院需要先入院数字PCR仪器,这无疑給医院项目的开展设置了一定的障碍和难度。 05 丢失技术领先性优势 西班牙巴塞罗那--2024年12月2日--开发用于快速病原体鉴定的诊断公司deepull宣布,其UllCORE血流感染(BSI)检验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突破性设备认定。 实时多重PCR系统可从8毫升全血中提取并分析总微生物DNA,仅需一小时就能给出包括52种病原体的结果,以及抗菌素耐药性(AMR)的特定基因决定因素。 Deepull公司开发的基于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血流感染产品。 如作者上述讨论的,该产品兼具: 该款产品在性能上完全领先于国内的数字PCR血流感染产品。 所以我们真正需要打磨的是产品和技术,而不仅仅是口号。只要你加的定语足够多,谁都可以是“全球首个”。 那么,数字PCR临床的杀手级应用到底在哪里呢? 数字PCR需要充分体现其技术上的独特性,即绝对定量,单孔多重,可有效区分肿瘤突变型及野生型等特点。充分利用与荧光定量PCR的技术壁垒,才可以实现技术上的优势。 一个技术是否能使用在某个杀手级临床应用上,一定是首先基于该技术独特的特点,然后再基于市场,收费及使用性上。 目前在血流感染病原体检测领域,数字PCR产品面临NGS和荧光定量的前后夹击,前有狼后有虎,困难重重。技术需要先突破,才有可能实现持久的市场领导地位。否则短期内大量的竞品将很快出现,最后迅速瓜分掉市场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