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DNA分子的特定片段,广泛应用于病原体和基因突变检测、食品安全和临床诊断等领域,但存在仪器体积大、散热高等缺点。研究表明,微流控技术与PCR反应相结合,具有集成化、自动化、微型化和可移植性的特点。与此同时,微芯片的各种设计制造有助于不同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多种微流控芯片搭载多种PCR技术(PCR、RT-PCR、mPCR、dPCR)以及荧光、电化学、电泳等检测方法的主要工作。讨论了基于PCR的微流控芯片在病原体及基因突变检测、疾病预防与诊断、DNA杂交及小体积样品处理等方面的发展与应用。 微流控PCR芯片概览 2、结合qPCR的微流控芯片 3、结合mPCR的微流控芯片 4、结合dPCR的微流控芯片 ddPCR技术将PCR反应液分成大量的纳升至皮升,同时在这些小液滴中进行PCR扩增,分析扩增后液滴的荧光信号,计算出目的基因的拷贝数。以液滴为反应单元的PCR系统系统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结果更准确。Chen等人使用水相通过微通道阵列分散成稳定的油包水乳液液滴,并进行高动态范围的dPCR反应。事实证明,这种经济有效的方法不仅节省了复杂的微流控设备和控制系统,而且大大抑制了材料损失和交叉污染。此外,Wang等人使用压缩空气驱动流体产生液滴,无需外部微阀即可实现实时监测。该系统只需要一个恒温加热器即可实现dPCR所需的稳定热循环,实现每个热循环中液滴荧光的实时检测,简化了传统的dPCR过程。 在现有的一些ddPCR系统中,液滴发生器产生液滴后,需要将液滴转移到其他模块进行扩增和检测,可能会导至转移过程中液滴丢失,结果不准确。在转移过程中存在交叉污染的风险。如张等人采用喷墨打印技术,在油相中产生单分散液滴,然后稳定分散到毛细管中,简化了乳化过程,大大减少了试剂的损失,且生成的液滴在不同温度下是连续的。该方法应用于携带目标DNA的阳性液滴,并利用该系统对三个数量级不同数量的DNA进行定量评估。Wei等人开发了一种新型 dPCR 芯片,它将液滴产生、液滴阵列自组装、PCR 扩增和荧光检测集成到一个设备中。它的特点是制造成本极低、定量能力强且有小型化的潜力,满足DNA分子定量标准。 随着微流控技术的成熟,基于微流控技术的dPCR技术发展迅速。两者结合可以避免繁琐的样品分散操作,在短时间内自动形成一大型的独立反应单元,通量高,提高了准确度和灵敏度。与传统的qPCR技术相比,dPCR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精密度和特异性,特别适用于细微的拷贝数变异、稀有基因突变和核酸绝对定量。广泛应用于医疗、微生物检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微流控PCR芯片的结构类型 不同样式的微流控PCR芯片的示意图。红色表示变性,蓝色表示退火,黄色表示延伸 1、Micro-chamber PCR chips 3、Spiral microchannel PCR chips 4、Oscillating-flow PCR chips 5、 Closed-loop PCR chips 6、Straight channel PCR chips 7、Others PCR chips 微流控PCR芯片的应用 随着微流控技术的快速发展,微流控PCR芯片正朝着结果简单、功能集成、便携和一次性的方向发展。微流控PCR芯片现在被用于识别病原体、核酸病毒和基因突变,以及预测和诊断疾病和检测低浓度样品。COVID-19正在席卷全球,尤其是现在。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创造既便携又集成的核酸检测技术。微流控PCR芯片技术的进步,赋予了生物、医学等领域巨大的应用价值。 1、与病原体检测相关的微流控PCR芯片 2、与核酸病毒检测相关的微流控PCR芯片 3、基因突变检测相关的微流控PCR芯片 4、与疾病预防和诊断相关的微流控PCR芯片 5、与DNA甲基化检测相关的微流控PCR芯片 6、与低丰度样品检测相关的微流控PCR芯片 结论和未来展望 尽管典型的PCR反应过程简单明了,化学扩增效果明显,但对硬件条件的依赖仍然是PCR广泛使用的一个重要障碍。提高热循环率、最小化设备和使用更少的化学品需要进一步开发。传统的台式热循环仪仪器体积大,试剂消耗大,导至系统热容量增加,进而降低了温度转变速率和反应速率。这些缺陷可以通过PCR设备的小型化来解决。近几十年来,微流控PCR设备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改变了传统的核酸扩增PCR方法体积大、成本高、耗散大、易污染和降解等问题。热传导速度加快,提高了热循环的效率。 微流控PCR已与多种检测方法相结合。其中,荧光检测是最灵敏、最方便的检测方法。开发低成本、高通量、高速的检测方法是未来研究的重点。系统集成和自动化可以减少手工操作、减少交叉污染及试剂和样本消耗。在COVID-19的趋势下,集自动化和小型化于一体的检测平台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综述讨论了PCR技术(PCR、RT-PCR、dPCR、mPCR)与微流控芯片上各种通道结构的结合,并介绍了相关的检测方法。还总结了一些已报道的生物分子分析应用,由于芯片加工制造平台还不够普及,微流控PCR技术设备仍需要更好的改进。核酸提取、扩增和检测的一体化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973569, 21727814, 21621003, 82130113)、四川省科技厅重大专项(2019YFSY0046)、四川省科技厅区域创新合作项(2020YFQ0032)等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trac.2022.1167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