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诊断胃癌,不做胃镜可能吗?日前,上海瑞金医院院长朱正纲教授领衔的转化医学研究团队发现胃癌诊断新标志物—验血可以用来化验胃癌,若再辅以必要的胃镜检查,将可大幅度提高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 据悉,早期发现胃癌可达到95%以上的治愈率,而晚期胃癌的治愈率还不到10%。邻国日本从1963年起就在所有40岁以上国民中全面实行胃镜普查,使日 本早期胃癌发现率达到60%以上;韩国也从2002年起推广胃癌筛查,早期胃癌诊断率达到50%左右。而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挨家挨户进行胃镜检查的方法 成本高昂,尤其在中国农村地区,根本无法推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朱正纲教授思考,能不能研发一些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来完善我国的胃癌普查手段,从而降低普查的成本,弥补普查范围的不足,达到早期发现胃癌病人,早期进行治疗。 朱正纲率领的外科研究团队相互协作,苦苦在各种体液样本中寻觅胃癌诊断新标志物,终于发现了IPO38新型血清标志物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可达到 57.4%,诊断特异性超过90%,而过去一些传统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都不足30%。他率领的转化医学科研团队继续围绕胃癌发生发展的 分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总结,最终筛选出十个胃癌血清诊断学标志物,其中IRX1、PHF10等都是世界首次报道的胃癌相关分子标志 物。团队中的临床小组还在国内率先开展术前病理分析规范分期治疗方案、术中温热化疗抑制肿瘤转移等新的治疗手段,使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达4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