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IVD寡糖链赛道分析

2024-9-23 14:33|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1261| 评论: 0|来源: 小桔灯网 | 作者:桔哥儿

摘要: 寡糖链检测试剂是IVD领域的新蓝海,代表了疾病诊断技术的新方向


寡糖链检测试剂是IVD领域的新蓝海,代表了疾病诊断技术的新方向。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市场现状、应用前景等多个角度对IVD寡糖链赛道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糖组学研究的深入,寡糖链检测作为一种新兴的体外诊断(IVD)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寡糖链是蛋白质和脂质上的重要修饰,其结构和含量的变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检测样本中游离及共价连接在糖肽上的寡糖链,可以构建糖谱,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寡糖链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糖链结构。根据与蛋白质或脂质的连接方式,可分为N-糖链、O-糖链和糖脂。N-糖链通过N-乙酰葡萄糖胺与蛋白质的天冬酰胺侧链相连;O-糖链通过N-乙酰半乳糖胺与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侧链相连;糖脂则是糖链与脂质分子相连。寡糖链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多种重要功能,如细胞识别和黏附、蛋白质折叠和稳定、信号转导、免疫调节、蛋白质功能调控等。


寡糖链的异常变化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如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先天性糖基化障碍等。寡糖链检测主要包括样本前处理、寡糖链释放、标记、分离和检测与分析等步骤。通过化学或酶学方法将寡糖链从糖蛋白上切割下来,用荧光染料等进行标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毛细管电泳(CE)等方法分离不同结构的寡糖链,再通过荧光检测器、质谱仪等设备检测分离后的寡糖链,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市场概况


    全球IVD市场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据报告,2023年全球IVD市场规模为1062.6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12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8%。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占比约79%,发展中国家约占21%。从区域分布看,北美占45%,欧洲占31%,亚洲占16%。亚太地区的年复合增长率最高,约为4.4%。全球寡糖链检测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市场研究报告,2020年全球寡糖链检测市场规模约为1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8.5%。其中,北美地区占据最大市场份额,亚太地区增长最快。推动寡糖链检测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癌症和慢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精准医疗理念推广、糖组学研究进展、检测技术进步以及政府和私人机构对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投入增加。


    目前在寡糖链IVD领域,主要参与者包括赛默飞世尔、沃特世、Bio-Rad、新产业生物、先思达生物、迈瑞医疗、安图生物等。这些公司利用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先进的检测技术以及全球销售网络在寡糖链检测领域布局,开发出多种创新产品。


竞争分析


  • 跨国医疗器械公司如罗氏、雅培、西门子等,利用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全球销售网络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罗氏诊断作为IVD行业龙头,在寡糖链检测领域也有布局,其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产品在糖尿病诊断中广泛应用。其Cobas系列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是市场主流产品。

  • 专业糖组学公司如ProZyme、Ludger等,专注于糖组学研究和相关产品开发。

  • 赛默飞拥有业界领先的质谱技术,其Q Exactive系列高分辨质谱仪广泛应用于寡糖链结构分析。公司还提供糖蛋白富集、寡糖链释放等配套试剂,形成完整的寡糖链分析解决方案。

  • 沃特世在色谱和质谱领域实力雄厚。其ACQUITY UPLC和Xevo TQ-XS LC-MS/MS系统为寡糖链分析提供了高效、灵敏的检测平台。公司还开发了GlycoWorks RapiFluor-MS N-Glycan Kit,简化了寡糖链样品前处理流程。

  • Bio-Rad在糖蛋白分析领域有多年积累,其CDM系列糖蛋白分析系统可用于单克隆抗体等生物药物的糖基化分析。

  • 新产业生物是国内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正积极布局寡糖链检测,开发基于化学发光平台的寡糖链免疫分析试剂。新产业生物有望依托其庞大的装机量,快速推广寡糖链检测产品。

  • 先思达生物是国内糖组学领域的领先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的"寡糖链检测试剂盒(荧光毛细管电泳法)"已获得NMPA批准,成为全球首款基于糖组技术的肿瘤辅助诊断IVD产品。该产品用于肝癌辅助诊断,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迈瑞医疗是国内IVD龙头企业之一。公司在生化免疫领域优势明显,正在开发基于化学发光平台的寡糖链检测产品。迈瑞医疗有望依托其全球化的销售网络,快速推广寡糖链检测技术。

  • 安图生物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领域实力雄厚。公司正在开发多种寡糖链检测试剂,如用于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等糖链抗原的检测试剂。安图生物有望依托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发出更多临床价值高的寡糖链检测产品。

  • 生物技术初创公司如GlycoMark、GlycanAge等。


寡糖链检测技术平台


目前主要的寡糖链检测技术平台包括:

    质谱技术是寡糖链结构分析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质谱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准确测定寡糖链的分子量,并通过串联质谱获得结构信息,一些质谱技术已经在临床应用中使用。

    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常用的寡糖链分离分析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流动相,可以实现不同结构寡糖链的高效分离。HPLC与荧光检测器或质谱仪联用,可以同时实现寡糖链的分离和检测。HPLC操作相对简单,适合常规分析,但分离效率和分辨率不如毛细管电泳。

    免疫分析法(如ELISA)是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检测方法。通过制备特异性识别某些寡糖链结构的抗体,可以实现特定寡糖链的快速检测。免疫分析法操作简便,适合大规模筛查,但特异性和灵敏度不如其他方法。

    糖芯片是一种新兴的高通量寡糖链分析技术。通过在芯片表面固定多种已知结构的寡糖,可以同时分析样品中多种寡糖链的含量。糖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所需样品量少等优点,但制备过程复杂,成本较高。

    毛细管电泳(CE)是一种高效、高分辨率的分离技术,特别适合带电荷的寡糖链分析。CE具有样品用量少、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CE与激光诱导荧光检测(LIF)联用,可以实现寡糖链的高灵敏检测。CE-LIF已成为寡糖链分析的主流技术之一。

    核磁共振(NMR)能提供详细的三维结构信息,不需要样品衍生化,但灵敏度相对较低,仪器昂贵,对样本浓度要求高。


寡糖链标志物研究进展


    寡糖链检测在多个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包括肿瘤诊断、自身免疫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先天性糖基化障碍等。在肿瘤诊断中,寡糖链检测可用于早期筛查、辅助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监测。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寡糖链检测可用于疾病诊断、活动度评估和治疗反应预测。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寡糖链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病理机制研究和新药靶点发现。在先天性糖基化障碍的诊断中,寡糖链检测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众多研究表明,特定疾病状态下,体液或组织中游离寡糖或糖蛋白、糖脂上的寡糖侧链会发生特征性改变,具有作为疾病标志物的潜力。部分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寡糖链标志物包括:

  • 肝癌:血清中特定寡糖链含量升高,如唾液酸化水平升高,可用于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对AFP阴性和影像学不典型患者也有较高检出率,但特异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 卵巢癌:血清中特定硫酸化O-糖链含量降低,可作为潜在标志物,但相同糖链异常可能出现在多种疾病中,特异性有待确定。

  • 前列腺癌:血清中唾液酸化糖链含量升高,与预后相关,基于糖谱的诊断方法优于PSA检测,但唾液酸化升高见于多种肿瘤。

  • 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和滑液中Gal-IgG水平升高,与疾病活动度相关,可作为诊断和疗效监测指标,但特异性糖谱标志物及阈值需大样本研究确定。

  • 阿尔茨海默症:脑组织和血清中特定甘露糖寡糖链的变化与神经退行性病变相关,特异性较高,可通过糖芯片技术和质谱检测。

  • 先天性糖基化障碍:尿液和血清中异常糖链含量增加,可通过CE-MS等方法检测,为诊断提供依据,但对多数疾病相关糖谱变化机制尚不清楚,特异性有待阐明。

  • 溶酶体贮积症:尿液中特定寡糖含量增加,反映溶酶体酶缺陷导至的糖代谢障碍,可通过HPAEC-IPAD-MS分析获得具有诊断潜力的特征性尿液寡糖指纹图谱。


    总的来说,寡糖链标志物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转化为临床检测手段还面临诸多挑战,如建立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开发高通量自动化分析平台、构建糖谱与疾病的大数据库、阐明糖型变化的分子机制等,还需要医学、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的协同攻关。


总结与展望


    寡糖链IVD赛道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新型糖链标志物的发现和验证、糖链检测技术平台的优化组合、糖链IVD产品的创新研发、多组学数据的整合分析以及糖链分析技术的应用拓展。然而,该领域仍面临技术标准化、临床验证、市场教育等多方面的挑战。寡糖链检测试剂是IVD领域的新蓝海,代表了疾病诊断技术的新方向。以寡糖链为标志物的IVD产品具有样本需求量小、操作简便、无创性好等优势,可弥补传统肿瘤标志物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不足,为疾病的早期筛查和精准诊断提供新手段。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寡糖链检测试剂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未来寡糖链IVD赛道的发展趋势包括:

  1. 新型糖链标志物的发现和验证:利用糖组学手段分析特定疾病人群的糖谱特征,寻找具有显著差异和临床相关性的糖链标志物,并纳入疾病风险评估模型。

  2. 糖链检测技术平台的优化组合:集成质谱、色谱、电泳、芯片等多种分析手段,建立高通量、自动化、标准化的糖链检测技术平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

  3. 糖链IVD产品的创新研发:开发基于特异性糖链标志物的早筛试剂盒、辅助诊断芯片、预后监测仪器等,并推进产品的临床试验和注册认证。

  4. 多组学数据的整合分析:将糖组学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构建整合的疾病分子标志物谱,实现疾病的多维度精准诊断。

  5. 糖链分析技术的应用拓展:将寡糖链检测技术应用于药物筛选、疫苗评价、健康管理等领域,与合成糖生物学、糖工程等学科交叉融合,拓宽糖链分析的应用场景。


参考文献

  1. Kailemia MJ, Ruhaak LR, Lebrilla CB, Amster IJ. Oligosaccharide analysis by mass spectrometry: a review of recent developments. Anal Chem. 2014;86(1):196-212.

  2. Ouchemoukh S, Schweitzer P, Bey MB, Djoudad-Kadji H, Louaileche H. HPLC sugar profiles of Algerian honeys. Food Chem. 2010;121(2):561-568.

  3. 先思达生物创新诊断工具:洁太司-寡糖链检测试剂盒获批. 中国科学报. 2024年5月15日. http://science.china.com.cn/2024-05/15/content_42790775.htm

  4. Zhao Y, Kent SB, Chait BT. Rapid, sensitive structure analysis of oligosaccharide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997;94(5):1629-1633.

  5. Zaia J. Mass spectrometry of oligosaccharides. Mass Spectrom Rev. 2004;23(3):161-227.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