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广州市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平台已纳入255项医学检查项目(含2024年新增2项)、1181项医学检验项目,包括血细胞分析、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肿瘤标志以及CR、DR、CT、MRI等结果相对稳定、诊疗过程常用的项目。此外,互认平台还对接“广州健康通”,为患者提供线上报告实时推送、报告查询、云胶片查询等服务,减少群众领取、携带和保存报告的烦恼。 据介绍,目前全市已有287家医疗卫生机构接入结果互认平台,其中包括广州地区所有的省部属、市属大型三级医院,并实现与省内其他地市接入省级互认平台医疗机构的互认共享。截至今年6月15日,广州市医疗机构已调阅互认外市报告22016次,其他地市调阅广州市医疗机构报告互认135次。 结果互认过程是否便利?平台操作是否方便? 据介绍,患者就诊时,互认平台会通过医生工作站自动提醒医生有可互认项目,可供调阅查看。当次诊疗过程,医生开具检验检查项目符合互认要求的,系统会进行重复检验检查提醒,提升互认工作的便捷性、有效性。如医生评估仍需开单复查,则需在系统填写理由说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后续组织专家进行进一步监管。 互认安全性如何保障? 广州利用区块链等新技术探索解决互认安全问题,避免因互认报告被篡改、变更等引发医疗纠纷,目前14家市属医院和10个区基层医疗机构接入区块链。 根据互认工作的具体情况,广州市还特别规定可不列入互认范围或不受互认限制的情形。如因病情变化,已有的检查检验结果难以反映病人当前实际病情的;因时效问题,已有的检查检验结果难以提供参考价值的;检查检验结果与疾病发展关联程度高、变化幅度大的项目等。对于上述情况,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须向患者说明,并将复查依据在病历中予以记载。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表示,计划到今年年底,区块链+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服务接入所有市属、区属和基层医疗机构,基本构建适用于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业务的区块链应用技术体系,确保互认过程和互认信息安全可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