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了,蛋白质组学概念的景杰生物依然停留在IPO的门前,既不是新冠概念企业,也不是普通科技企业,业绩收入也不赖,为何停滞不能前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分析这里面的原因点,看看可否得到一些启发。 基因组学产业化方兴未艾,蛋白质组学就强势来袭,并被称为后基因组学的关键主体。即说明景杰生物所选的赛道是前沿和有前景的,其凭借着蛋白质组学、表观遗传学等领域掌握的国际领先技术,于2011年成立,并建立起以抗体开发为先机、蛋白质组学技术服务为核心、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为驱动的“整合性”业务模式,至少也代表着一定的技术先进性。 来源:官网 且在与商业化能力直接相关的业绩表现上,根据其招股书透露,2019-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6亿元、1.53亿元、2.21亿元和2.53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317万元、4132万元和6815万元和7037万元。虽然刚过IPO标准,但是业绩增长态势强,不受疫情扰动持续向上的前景足可受资本青睐。 在市场大环境方面,2020年中国蛋白质组学科研服务市场规模为5.8亿人民币,景杰生物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占比25%;中科新生命和华大基因次之,分别为13.9%和11.2%。更为亮点的是景杰生物凭借以毛利高达95%的抗体试剂为主的产品,完胜包括诺禾致源(毛利约40%)、优宁维(23%)和华大基因(60%)等国内可比公司。市场环境虽不大,但市场高占额也说明景杰的蒸蒸日上。 起于优质,疑于优质 既然业绩蒸蒸日上,技术的先进性和高端性也通过毛利率体现出来(有人买单),那么为什么徘徊在IPO门前呢?根据监管部门多次的关注和问询,主要集中在两点上。 目前国内做蛋白质组学的公司基本是基于生物质谱技术,过去几年高端质谱技术的需求渗透到许多行业,也包括IVD细分领域,这个基础科技同样对蛋白质组学起到关键、核心作用。但是非生物质谱的底层技术正受到持续的关注,例如基于蛋白芯片的检测,在国外蛋白质组学龙头Olink、Seer等企业均采用非常规底层技术,并且受到资本的认可。 即虽然非生物质谱技术远在国外,但待其经过多次验证之后,若具有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益价值,那么国内必定会很快跟上。这和一些大规模前瞻性实验做出来的证不同,底层技术一旦被确定可以复制、转移,并不需要循规蹈矩,很快就可以冒出,直接冲击或颠覆现有的市场格局。 这就是质疑能够成立的重要逻辑。另外一个对高毛利率的担忧,初创公司在其商业化过程初期若以高毛利率获胜,尤其是业内所熟知的华大基因、诺和致源等一众企业,虽然也赢得市场,但往往伴随诸多质疑,到底是真是假,这点与诺辉健康的三大高毛利率产品有点类似。 只不过二者不同的是,诺辉健康是早筛龙头属性企业,具有开创和先锋的角色。而景杰生物可对比的领域有华大基因这种龙头企业,先进程度究竟如何,监管层有一定的判断考量。这种担忧并不是没有根据,以景杰生物的蛋白质组分析业务为例,随2020年-2022年的营收6460万元、8952万元、9348万元的增长幅度的下滑,毛利率也跟着变化76.2%、75.33%、70.68%,这并非一个好现象,说明高毛利率模式可能无法维继。那么未来是否也会受到冲击? 何去何从 从2023整年来看,景杰生物IPO的这些基础已较为薄弱,或离终止不远了,还需要持续练好内功,重新审视发展模式。蛋白质组学产业链的上游主要包括赛默飞、布鲁克等质谱仪供应商和赛默飞、CST等试剂供应商,提供基础试剂和分析仪器。 至少景杰生物站到了一个上游点,就是抗体试剂,不至于落后太多。另外,在蛋白质组学技术服务上,虽然是基于常规的生物质谱,且质谱原始数据繁多,需要合理的分析。随着蛋白质组学数据量的急剧增加以及数据类型的多样化,这种情况会加重,但是人工智能的出现,或许有助于突破这种困境。据悉,目前景杰生物已在布局人工智能。 这有利于对冲非生物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带来的冲击,通过积累复杂样本处理经验、针对质谱仪进行软硬件优化和开发等也有利于保持市场竞争力。 另外,在客户结构质量上,也有不错的看点,下游客户主要分为基础科研客户、医院客户以及工业客户三类,其中:基础科研客户包括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医院客户包括医学研究机构与大型医院的基础医学研究工作者;工业客户包括大型药企和生物医药企业等。单一客户销售额不存在超过50%,总体上较为分散,这种结构不太容易被新竞争对手一下子冲击掉。 尽管有质谱仪设备的卡脖子问题,但近些年国产质谱仪也在悄然进行,以当前发展态势来看,通过采购赛默飞以及布鲁克的质谱仪和赛默飞的质谱配套试剂作为核心生产设备和原料为下游客户提供蛋白质组学技术服务,在短期内尚不会被冲击,总体风险可控。 写在文末 根据2020年的一组数据统计,国内蛋白质组学科研服务市场规模有5.8亿,单单景杰生物就占了25%,排名第一。 从企业个体表现来看,2019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1.16亿元、1.53亿元和2.21亿元,三年翻了一倍,总体契合了其在上述市场中的表现。 美中不足的是,这种风光业绩背后是以关键设备非自主自控为前提的。也因此,景杰生物核心要解决的是在研发上实现突破,实现自主掌控,这比上不上市更重要。 参考资料: 1.景杰生物官网、资讯 2.年营收2亿元,生物科技公司景杰生物IPO,市占率第一,稷言咨询,2023 3.创业板IPO过会,拟募资5亿,景杰生物即将完成蛋白质组学赛道的A股首秀,动脉网,2023 4. 蛋白组学国内第一企业,IPO卡住了!,智药投,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