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杨旭然 来源:巨潮WAVE(ID:WAVE-BIZ) 8月以来,新冠检测概念股连续下跌,这与一条通知不无关系。 7月29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通知》,通知要求:
重点在最后一句,不得要求群众重复进行核酸检测。 据资本市场相关人士的判断,这让“逐渐不富裕的核酸检测行业雪上加霜”。 很多投资人对于这个论调可能并不相信,毕竟此前核酸相关公司的业绩实在太好。 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动辄数以百万计算的全城核酸,背后都是数以亿计、十亿计算的支出:
2022年4月16日,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副主任李金明对外表示:“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已经完成了约115亿人次的核酸检测。” 疫情带来庞大市场需求的刺激之下,许多检测企业“拆迁式增长”。 但任何一个行业也不会以掏空社会财富的方式发展,核酸检测也不例外。政策风向一旦调头,行业的商业逻辑就开始迅速崩塌。 01 核酸“暴发户” 暴富过后,一季不如一季。 2019年,有一家叫达安基因的A股上市公司,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营收和扣非净利润的下降。 这一年,达安基因营业收入只有10.98亿元,同比下降25.73%,扣非净利润只有0.12亿元,同比大降74.73%。这家“集临床检验试剂盒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全国连锁医学独立实验室临床检验服务为一体的”生物医药企业,遭遇了2004年上市以来,最大规模的业绩危机。 类似的窘境还发生在之江生物身上。2019年,国内分子诊断试剂生产的龙头企业之一的之江生物净利润仅有5152万,还比2018年的数据下降了近2成。 而彼时的圣湘生物,也仅仅是一个净利润不到4000万的企业。
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最新评论下级分类 关闭 官方推荐 |